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發表社論說,力霸風暴發生一周,台灣和社會均付出鉅大的代價,且風波愈演愈烈,毫無止息跡象。尤其,一些原本營運正常的力霸關係企業亦受牽累,凍結帳戶、假扣押等動作甚至使基本勞工亦受波及,陷入困境。此時此際,在追究責任之際,如何避免風暴無謂地擴大席捲無辜,正嚴重考驗蘇貞昌“內閣”的危機處理能力。
處理這麼龐大的集團財務金融危機,原不是容易的事。一方面,要從複雜萬端的交叉持股及連帶保證中釐清財務掏空的權責,揪出不法之徒,繩之以法;另一方面,亦應採取有效的損害控制手段,隔出防火牆,避免風暴火勢無限延燒,使無辜勞工受到波及。亦即,在法律層面,需要絕對的鐵腕,不容輕縱;但在經濟社會層面,卻需要莫大的智慧來降低災情,不可傷及無辜。
社論說,以目前的處理看,行政配合檢調全面出動,加上輿論對力霸負責人劣行皆表不滿,政府在查緝面應不致手軟。但相對的,由於“內閣”財金閣員多屬新人,實務經驗不足,在民進黨內外對蘇貞昌猛烈砲轟下,“行政院”心餘力絀之際,對損害控制面的警覺即明顯不足,治一經,損一經,這才是更讓人擔心之處。
舉例而言,政府大舉介入調查力霸集團弊案後,除凍結其家族資產,也凍結了相關企業帳戶,竟使若干原本經營正常的旗下事業陷入困境。如嘉新化纖觀音廠,因為缺乏資金購料、進貨,工廠被迫停產;如衣蝶百貨,因無法維持原來的支付貨款條件,面臨合作廠商流失;連力霸飯店都傳出廚房沒錢購買食材,乃至大量客戶取消訂房。
儘管列名力霸集團旗下,這些企業原可正常營運,竟遭受牽連而面臨驟變,卻是無妄之災。事實上,站在穩定社會經濟的立場,政府亦絕不可對它們落井下石。更重要的是,每一塊企業招牌底下酖酖不論亮麗或汙穢,都有一群依附它而生存的勞動者;勞工的合法權益,應受到尊重及保障。政府不能為了追究企業主的責任,或為了減輕自己的政治壓力,或向輿論表態,而將廣大的無辜員工變成代罪羔羊。
社論指出,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不過是力霸和嘉食化兩家企業申請重整,竟然釀成台灣、社會一周內損失近兆的風波;除了王又曾難辭其咎,政府輕忽管理於前、因應失當於後,責任其實更大。
也就是說,政府在該監督的時候不夠嚴格,在該快刀斬亂麻的時候卻猶豫不決,在該停損的時機又缺乏果斷。如果這種因應遲鈍的情況持續下去,這場風暴不僅可能由單一集團的危機累及其他公民營企業,未來若成千上萬勞工生計不保,勢必演成更嚴重的社會危機。蘇貞昌“內閣”能想像這些勞工在春節走上街頭的景象嗎?
所幸,在勞工抗爭後,由台北市勞工局率先出面協調,政府已同意解除凍結的帳戶,讓這些企業能暫時回復正常營運。但是光解凍周轉資金還不夠,在力霸集團聲名破毀的情況下,往來客戶群可能瞬間散去,再加上管理階層遭到羈押,企業在群龍無首狀態下亦恐難正常運轉。對於這些,政府都有必要擬訂因應對策,不能讓原可正常運作的企業被揭得片瓦無存,尤不可讓辛勤的勞工流離失所。
王又曾違法掏空落跑,政府應該追究的,是他和家族以及企業內瀆職協助他將錢納入私囊的一干共犯,絕不輕縱。但政府的職責不只在究責嚴懲,它更負有安定社會及經濟的責任,要及時穩定形勢,避免風暴不成比例地延燒下去。現今民進黨內剿蘇的殺聲震天,更讓人擔心:被王又曾拋棄在債務窟窿中的勞工,會不會因蘇貞昌“內閣”要立威作態而成為政治祭品?
力霸風波上演至今,讓台灣、社會付出那麼大代價,行政團隊的表現完全不及格。接下來,要如何滅火、控損、搶救無辜、穩定社會,任務不會更輕,蘇貞昌“內閣”通得過這個嚴格的人道考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