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1日電/聯合晚報昨天社論說,國共論壇在上海登場。不知是否巧合,這幾天正好是台美斷交三十周年,以及中共“改革開放”的三十周年。三十年前,兩岸各自展開了一段內心忐忑但意志絕決的新階段,三十年匆匆而逝,國共如今把酒言歡,兩岸實現直航三通,又是一個新的、期待中帶著些許不安的新的紀元的開端。
社論說,三十年,難道真的暗扣著某種時代循環的周期?三十年前的12月16日,卡特政府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台灣失去最大的外交倚柱,憤怒與驚懼曾經瀰漫著整個島嶼。而兩天之後的18日,當時仍被視為“鐵幕”的對岸北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了“以階級鬥爭為綱”,正式宣告“改革開放”。
蔣經國與鄧小平兩位初掌權的舵手,猶如隔海較勁,沈重考驗下,各自推動著不凡的計劃。三十年以來,台灣完成產業升級轉型,走上民主進程,以最小代價實現政黨政治。大陸則扭轉困頓的經濟,走上穩健成長的小康之境,如今更巍然而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社論說,三十年兩岸各自在驚濤駭浪中完成了奇蹟般的壯舉,其實已寫下英雄史詩。其中應被稱頌的,就是領導者洞察時代內涵,覺知國家走向,且堅定不移往前邁進的智慧與魄力。
回首前程,而今在上海舉行的國共論壇,不只是兩黨政治人物的閃亮舞台,當然更要被寄寓著深刻的時代使命。
過去兩岸隔海鬥爭,甚至漢賊不兩立。而如今啟動的新世紀,將進入且競爭且合作的紀元。這即將建構的兩岸互動新模式,可能超越過去的一切想像。過去的思考,圍繞在民族、主權、與政治議題;但未來,一切可能皆以經濟與人民生活為軸線。國共論壇在兩岸仍有政治障礙之下,它的角色十分清楚,就是一個“想像的孕育者”。
社論說,因此,它不能只是個“第二軌”,只圖做個溝通、調和的平台,它應是兩岸各種潛在趨勢的發現者與創造者。在這波國際金融海嘯之中,兩岸商談各種金融合作、共度難關的可能性,便是一個過去難以想像的場景。如此任務在上海會場上發想,或許終有落實和執行的可能,希望國共論壇能寫此新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