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第四屆東亞峰會在泰國華欣舉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韓國總統李明博、印度總理辛格、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新西蘭總理約翰·基和東盟10國領導人出席。新華社 |
23日至25日,第15屆東盟峰會及東盟與對話國系列峰會在泰國舉行,來自東盟10國及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6個對話夥伴國的領導人再次聚首,商討金融危機、糧食和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災害應對及東盟共同體建設等重要議題。
系列會議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東亞領導人最重要的一次聚首,如何審時度勢應對金融危機成為重中之重。當前,東亞各國普遍面臨產品出口減弱、增速放緩、金融市場動蕩、失業率上升等問題。危機面前,各國紛紛加強自救,同時積極尋求地區和國際合作。加強地區合作上連國際、下接各國,是有效應對危機、防範風險的重要途徑,成為各國不約而同的心聲和最大的期盼。本次系列會議東道國泰國在會前做了精心準備,加強安全保障;與會各國領導人給以大力支持,確保會議順利召開,體現各方的最大誠意。會議期間,各國領導人回顧了一年來在克服危機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投資、合作、避免貿易保護主義等方面提出新建議、新舉措,尋求相互幫助、轉危為機,最大程度地體現了“審時”。系列會議的召開正值11月APEC前夕,在時機上也有利於與亞太經濟合作相銜接,可謂“審時”的又一體現。
系列會議也為東亞各國進一步增加互信,推動地區合作提供重要契機。東亞地區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力量的重要一員,開放的地區主義、建設性的多邊合作與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區自由貿易整合,成為大勢所趨。近期國際上一些單邊主義傾向有所抬頭,如有的國家採取了一些保護本國經濟的做法,有的國家對自由貿易安排不太熱心,還有的國家民族情緒增強。各國有爭議是正常的,但互相信任、共謀合作的基本方向不能動搖。中國政府已經宣布,這次會議將是一次“合作之旅、信心之旅、發展之旅”,體現了中國多對話、不吵架、促合作的誠意。中國也一再表示,地區合作需要各國精心呵護,是逐步積累、完善和探討的過程。東亞系列會議走到今天不容易,“和合”道路應當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系列會議更是一次務實、求實、扎實的會議。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議更強調實實在在的成果。今年5月,東盟10國及中日韓(10+3)特別財長會議就建立1200億美元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達成共識,“清邁倡議”多邊化取得重大進展。此次會議成為推動儲備庫在年底前正式建立和運作的重要契機,對維護地區金融穩定、促進東亞經濟復甦發揮實際作用。此外,會議的一大特色是高度關注和突出非傳統安全問題。此次系列會議將糧食和能源安全列為10+3優先合作的領域之一,10+3領導人發表聲明,呼籲各國把握糧食和燃料農作物生產之間的平衡,進一步加強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災害管理,也成為領導人聚焦的熱點。系列會議上,東亞各國領導人就災害管理髮表聲明,表達合作應對災害的政治決心。東盟領導人通過氣候變化聲明,重申東盟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的立場,都是對本地區民生實實在在的貢獻。(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室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