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聯合早報報道,上周六的香港大球場,被三萬多名穿上紅衣的港人組成的“紅海”淹沒了。港隊不負眾望擊敗日本,取得歷來首面大型運動會(東亞運)的足球金牌,創造了“傳奇一刻”。
一天後,民主黨召開黨員大會,以大多數票否決了“五區總辭”的提議,使這項由泛民提出的爭取香港直選的變相公投計劃,有可能難產。只有激進的社民連堅持,仍按計劃在明年2月前落實“五區總辭”。
正當港人對泛民的“五區總辭”糾纏數月仍是含糊不清,開始感到納悶之際,在東亞運上看到香港運動員不斷傳來佳績,開心之餘,也加強了港人的凝聚力。
不過,他們凝聚出來的力量,顯然不是用來爭取直選,而是要求港府對體育運動及運動員,作出更大的政策及財政支持。
本來,體育運動和民主運動是兩回事,不應混為一談,但看看港人近期的關注點,已由直選轉至東亞運,顯示大部分港人都非常務實。
有學者指出,在香港殖民地年代,港府不重視體育,正是怕發展出歸屬感,影響殖民政府的管治能力。然而,回歸後,若仍保持殖民地時代的“消極不干預”政策,顯然沒有與時並進,更有點“政治不正確”。
其實,香港舉辦的本屆東亞運,由初期的不斷傳出負面消息,發展至後來成為不斷提升及凝聚港人的正能量,反映出香港是一處福地,運動員的優秀成績,掩蓋了港府的組織不善。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昨天總結東亞運時表示,港府將研究未來香港體育發展路向;而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則表示,將再開會討論是否申辦亞運。
其實,東亞運不但對港府的體育政策帶來深遠影響,可能對中國的足球運動,也起到相當微妙的作用。
香港球迷發現,搜狐網每天報道的“東亞志”刊登了一張網上海報,標題稱“香港足球隊勇獲2009年度中國足球雷鋒貢獻獎”。
原來,港隊傳奇性地奪得東亞運“足金”,而中國國足卻在初賽羞辱地出局,這在大陸引起強烈回響,於是,網站就索性“頒獎”給港隊,並以大標題指出,中國足球要“學習香港好榜樣”。
除搜狐網外,大陸各大網站也全是讚美港隊、痛斥國足。中國國民顯然對國足“愛之深、恨之切”。因為中國的足球,近年已淪落為權力同金錢交易的遊戲。
不過,香港球迷看在心裡其實也不是味兒,因為香港足球近年也是不景氣,跟中國相比,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有人認為,香港是有錢人為了興趣而支持足球;而中國大陸就是,有錢人為了更有錢而“做足球”(打假球)。
一名香港網民在討論區內指出:“一個連三歲B仔(小孩)在公園玩海棉小膠波都被阻的天堂(即香港),怎會出產傑出的足球員。”
筆者曾有過相同的經驗,所以相當同意這個說法。筆者曾試過申請香港足總的“甲組足球比賽傳媒採訪證”,但得到的回應是“不合資格”。負責推廣足運的機構都不重視海外宣傳,港足又怎會有出頭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