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開書院與文武兩廟,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相當特別。(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彰化12月7日電(記者 黃文杰)彰化鹿港小鎮,清朝時代誕生8位進士、16位舉人,密度高得嚇人,為何當地居民如此文風鼎盛,是否風水好?中評社高層這次彰化走親,實際走訪最知名的文開書院,以及與文武兩廟,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宛如現代的宗教文化園區,相當奇特,為讀者來解答謎團。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台灣走親”大型採訪計劃自2010年7月啟動,已走訪台南、高雄、宜蘭、桃園、屏東,3日展開的“彰化走親”採訪活動是第六個縣市。訪問團成員包括中評社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新聞總監俞雨霖、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副總編輯羅祥喜,台南特派員趙家麟、桃園特派員黃文杰、主任記者黃筱筠與高雄分社記者劉宥廷。
透過鹿仔港文史工作室鄭武郎的導覽,首先參觀文開書院,這裡造就鹿港地區8位進士、16位舉人、百餘位秀才(清領台213年間,台灣有進士29位、舉人535位)。院內藏書30餘萬冊、2萬餘部,但今已散失。
鄭武郎指出,文開書院為中部地區最早的學府,為鹿港文化的搖籃,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由鹿港同之鄧傳安率日茂行林文之子林廷璋等士紳捐建而成,歷時4年完成。其書院名乃是為了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沈光文字文開、號斯庵,於荷據時期至台灣從事教育工作,被譽為“台灣開台文化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