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林縣口湖鄉漁民李萬益養殖碩大的龍膽石斑魚。(中評社 趙家麟攝) |
中評社雲林12月23日電(記者 劉冠廷、趙家麟)中評社高層訪問團“雲林走親”來到台灣農業大縣雲林進行深度採訪,在國民黨雲林縣黨部組長李茂森的帶領下前往位於雲林縣口湖鄉“龍膽伯”李萬益的魚塭採訪,體驗垂釣龍膽石斑,也了解當地龍膽石斑的產銷。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台灣走親”大型採訪計劃自2010年7月啟動,已走訪台南、高雄、宜蘭、桃園、屏東、彰化,9日展開的“雲林走親”採訪活動是第七個縣市。訪問團員包括中評社社長郭偉峰、中評社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中評社執行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中評社副總編輯羅祥喜、台灣中評社台南特派員趙家麟、台灣中評社台中特派員鄧木卿、台灣中評社記者劉冠廷。
李萬益的龍膽石斑池為生態養殖,每隻龍膽石斑至少都有10-20台斤,現在配合產業聯盟的成立,推動生態養殖,魚塭也提供民眾釣石斑及現場烹調服務,亦可低溫宅配到其他縣市,打開更大通路。
口湖是台灣雲林一個靠海的小鄉鎮,西濱台灣海峽,人口只有2萬9千多人,養殖是這裡最重要的產業。在口湖養殖龍膽石斑,近40年的李萬益,因為看到龍膽石斑,近年利潤低迷,兩年前開始轉型,李萬益不再投資高價魚,開始推廣價格平價肉質鮮美的虱目魚,不論是龍膽石斑或是虱目魚,都有提供宅配服務,讓外地民眾可以吃到新鮮可口的在地魚貨。
中評訪問團在李茂森的帶領下來到“龍膽伯”李萬益的魚塭了解龍膽石斑的養殖過程。魚塭主人李萬益熱情接待,並邀請大家來到魚塭旁嘗試釣起超過20公斤重的龍膽石斑。李茂森興高采烈的拿起釣竿嘗試,下餌不到一分鐘,龍膽石斑隨即上鉤,看著李茂森費盡力量的捲線欲拉起不斷掙扎的龍膽石斑,相當精彩,但第一尾龍膽石斑上岸後,李萬益則認為太小條了,只有20多公斤,但李茂森已滿身大汗。
李茂森接連又嘗試了兩次,釣起的龍膽石斑大小都差不多,魚塭主人李萬益表示將現場表演,釣起超過60公斤的龍膽石斑給訪問團欣賞,現場各個拭目以待,但接連嘗試兩次,都因石斑拉扯力太強,以斷線作收,李萬益不氣餒,再嘗試一次,最終又再釣起一尾龍膽石斑,但是卻不是超過60公斤的石斑,有點可惜。
李萬益表示,他這池的龍膽石斑已經超過3天沒有餵食,所以只要下餌後很快就會吃餌,他並強調,他的龍膽石斑的是用冰魚當食物,不是一般養殖的飼料,這樣才可以使龍膽石斑的肉質更加肥美白皙,如過是用飼料養出來的龍膽石斑,肉質會偏黃。
龍膽石斑是石斑魚種中體型最大,肉質鮮美珍貴,目前主要產地是在東南亞、澳洲水域也偶有捕獲,台灣附近海域亦曾發現,但數量稀少,加上漁民之濫捕這幾年來產量銳減至供不應求之地步。全世界第一個開發出龍膽石斑魚苗技術的是1995年由水試所台東分所與屏東縣枋寮鄉龍佃養殖場合作而成,並於1997年確立量產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