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濟日報:經續會又一場敗壞財政的會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1 09:36:27  


  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經續會一連串分組會議召開下來,果如所料,淪為減稅大會;五花八門的減稅案盡出,卻鮮少提出具體作為拚經濟。扁當局似乎也意識到此種危機,情急之下,要求各項減稅案必須與政府效能組召開聯席會議,透過這個機制來舒緩減稅浮濫現象。然而這些減稅案的擴增與攻防,在正式大會中仍將伺機出現;最後能否顧全社會整體利益,還是在政治現實考量下,任由利益團體操弄,財政與稅制繼續敗壞,實屬難料,全民絕不應“坐以待斃”。

  社論說,開這種大會,不期望有政策牛肉是騙人的。企業經營者努力減自己的稅,相對就是加別人的稅,已成為經續會的重頭戲;是否公平正義,自然引起許多爭議。包括取消保留盈餘加徵10%或延緩課稅、增聘本土勞工可享投資抵減、鼓勵生育提供減稅、擴大研究發展與人才培育抵減範圍、提高中小企業投資抵減程度、放寬權證課稅、繼續提供產業別獎勵及五年免稅等,這些減稅案,大會事先未能針對各個方案的利弊得失做客觀分析,提出類如“稅式支出評估”報告,以致缺乏具體扎實論述及實證資料佐證。於是與會代表乃從各自立場出發,各抒理念、各說各話,甚至漫天喊價、就地還價,又如何確保增進社會福祉,其結論品質自可想而知。

  就以日前吵得甚兇的保留盈餘加徵為例,其實是實施兩稅合一所得稅制所遺留的老問題。表面上政府每年因加徵可取得200餘億元的稅收,實質上只是暫收性質,未來盈餘分配給股東時可抵掉;其課徵效益嚴格言固有助於政府的財務調度,但與政府每年動輒數千億赤字相比,實在微不足道,又何須勞師動眾課徵此稅。企業卻因將寶貴的儲蓄無償借給政府運用,因而少了一筆可供運用資金。在民間運用資金的效率普遍高於政府下,也會造成台灣資源配置上的無效率。此外,對未分配盈餘加徵,大幅增加稅制複雜度,徵納雙方付出極高的社會成本,故而取消之議未曾間斷。然目前綜所稅與營所稅的最高稅率仍缺乏一致性,無法維持兩稅合一所標榜企業決策在盈餘分配或保留之中立性,對未分配盈餘加徵乃成為不得不爾的配套,以增進稅制的中立性,實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若此一稅率結構上的問題消除,取消加徵將迎刃而解。 

  然而,無論是經續會產業組建議延緩五年課稅,或是財政部同意延緩一至兩年課稅,均是治絲益棼,反而使得稅制更加複雜,徒增稅務稽徵及帳務處理成本而已。因此,如何拉近綜所稅與營所稅間最高稅率的差距,同步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時程上是採一步到位或是分期達成,財政部早該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革方案,不應臨渴掘井而在此一問題空轉虛耗。若是現行不倫不類的兩稅合一,及存在廣泛減稅的促產條例,是造成財政體質惡化的主因,就應提出能夠配合經濟發展又能兼及公平、簡化的稅制,以期提升新世代的台灣競爭力,更不應在傳統的格局中打轉。

  社論指出,召開經續會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投資環境,加速兩岸經貿管制鬆綁,例如三通直航、取消或放寬大陸投資40%上限等,使得企業有更寬廣的揮灑空間。然而未來的發展,若是基於政治利益的交換,極可能以一連串的減稅作為凍結開放的補償工具。果不幸淪落至此,不但使得政府財政繼續沉淪,有違租稅的公平性,也達不到減稅吸引投資的目的。其實,企業選擇投資地點,是要評估公共服務效益與租稅成本的淨利得大小來理性決定,減稅不必然吸引投資;若是減稅拖垮財政,提高投資風險,而公共部門又不能善用稅款、提升效率,甚至貪瀆腐敗低能,限制投資地區與方向,則減稅又如何吸引投資、增加就業、改善所得分配。

  社論總結說,這次經濟永續發展會議,標榜開拓下一世代經濟再起飛之路。說實在的,全民的確期待本次會議能夠為未來發展提出具體的方向與藍圖,以及提出突破現有困境之適當策略,令人耳目一新具開創性政府作為,以期帶領台灣經濟邁向一個新的境界。若僅一味做意識形態爭持,而仰賴減稅來討好,那就太令全民失望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