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09年10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泰國華欣出席第12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
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是指東盟10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領導人與中國、日本、韓國3國領導人舉行的會議。會議是東盟於1997年成立30周年時發起的。“10+3”是指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合作機制的簡稱。
20世紀90年代後期,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東盟國家逐步認識到啟動新的合作層次、構築全方位合作關係的重要性,並決定開展“外向型”經濟合作。在這種形勢下,“10+3”合作機制應運而生。近年來,“10+3”已發展成為東亞合作的主要渠道,被認為是亞洲地區的發展方向和振興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10+3”合作機制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拓展,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10+3”在18個領域建立了約50個不同層次的對話機制,其中包括外交、經濟、財政、農林、勞動、旅遊、環境、文化、打擊跨國犯罪、衛生、能源、信息通信、社會福利與發展、創新政府管理等14個部長會議機制。在“10+3”合作機制下,每年均召開首腦會議、部長會議、高官會議和工作層會議。
中國為“10+3”和“10+1”合作機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1997年舉行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發表的《聯合宣言》,確定了雙邊睦鄰互信夥伴關係。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目標。2003年,在第七次“10+3”和“10+1”會晤期間,溫家寶總理與東盟10國領導人簽署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出席了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簽字儀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