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小社論說,半空轉向,臨時加了兩個過境加油點,陳水扁這一趟飛巴拉圭,還真是曲折到不行。
社論指出,最直接受害的應該是擠在經濟艙的隨行記者,37個小時裡陷入空間迷向,既不知身在何處,又不知要飛往哪裡。穿著毛衣以為要去阿拉斯加,結果在沙漠的阿布達比降落;折騰半天準備要去多明尼加,一覺醒來卻發現到了阿姆斯特丹。
第二受害的應該是為了接機白折騰一場的人,人數其實不少,從駐美代表李大維、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美方安全接待人員、緊急動員的捧場僑胞,到本來已準備半夜跑一趟機場的多明尼加外交部次長,都被陳水扁一飛數變的行程給擺了一道。
陳水扁轉進一日千里,接機人等追趕不及。真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說要向東,其實往西。媒體追得傻眼之餘,創意也文思泉湧,什麼「加油之旅」、「驚異謎航」、「游擊戰」、「劫機」的形容都出爐了。當然,如果真的出奇致勝大奏「外交」凱歌,倒確實飛得漂亮;可是,如果只是以加油之名竊過境之實,除了在不同機場的洗手間留下到此一遊的痕跡外,又有什麼八千里路霧煞煞的意義?
社論再指出,接下來,回程要過境哪裡可就麻煩了。就像放羊的孩子,狼來了喊得太多,讓人家再也不敢相信。陳水扁這回全球到處去放「洋」,當台灣的「外交部」說回程要過境阿拉斯加時,會不會沒人相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