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政績工程”包裝取代“新農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8 07:56:00  


  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落實“十一五”規劃、從根本上解决“三農”問題,全面推進小康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産能力和生活水平,是衡量新農村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也是考驗和檢驗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的試金石。南方網文章如是說。

  文章認爲,從全國來看,今年新農村建設開局順、起步穩、較扎實,總的發展形勢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由於受錯誤“政績觀”的影響,盯著“村容村貌”作表面文章的現象比較突出。來自農業部“百村調查報告”顯示,一些地方幹部對建設新農村存有模糊認識,希望立竿見影、早見實效,指望用兩三年的工夫就建成新農村,因而索性提出全部拆除現有住房,實現村民的整體搬遷,而不顧做法的可行性以及農民的自願與否。農業部在調查中列舉了一個實例,成都市雙流區昆山村按照規劃統一建造新房,將農民集中居住,所有房子都呈歐式風格,外觀非常漂亮。但是調研員到村民家中却看到,外面看似車庫的房子是厨房、雜物間和猪圈,厨房與猪圈窗戶相連,很不衛生。

  此類現象不僅僅在南方有,北方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據了解,在新農村建設中,抱有“大干快上”、“全部翻新”、“急于求成”的思想,或把主要力量下在“蓋新房、修馬路、刷墻壁、寫標語、立標牌、搞衛生”上的村莊爲數不少。因爲這樣做,是人人可以看到的“直觀變化”,更能彰顯地方領導“工作政績”。有些基層幹部認爲“埋頭苦幹”擔心上邊領導“看不見”,弄個“費力不討好”。尤其是今年換届以後走馬上任的鄉村幹部,都想把第一把火“燒”在新農村建設上,他們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無所顧及,熱衷于追形式、趕潮流,其結果是“自己漏了臉,冷了群衆的心,傷了國家的財”。

  文章稱,對新農村出現的這些“奇形怪狀”,不少群衆都在質疑:新農村建設本來是“民心工程”、“受益工程”,怎麽搞成了領導的“政績工程”和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其實答案很簡單:“政績工程”是領導的“政治生命”;“形象工程”是領導幹事兒的“證明”,也是臉上的“光榮”。歸根結底是“腐敗”思想作崇。這種用“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包裝取代“新農村”的做法是與黨中央的要求和農民的利益相悖的,必須堅决制止。

  文章指出,實踐證明,建設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幹部是關鍵,農民是建設主體。祗要各級幹部思想端正,群衆就有積極性。因此,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用科學發展觀統攬新農村建設的全局,以扎扎實實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農村幹部群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新農村建設沿著科學健康的發展軌道穩步推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