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日報:莫讓貪腐毒瘤扼殺經濟命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4 16:57:21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費時百日、耗資千萬的台灣經續會,表面上雖獲得516項共識,滿足行政部門數字遊戲、紙上作業的虛榮,但事關台灣經濟發展的兩岸經貿、環保與經濟、產業租稅政策,仍乏共識而回到原點,甚至令人有“白開”的感慨;未來發展方向依然迷惘,使得會議所懸2015年每人GDP達3萬美元的願景,似乎變成一座海市蜃樓。

  回顧看台灣現況,經濟成長遲緩,物價持續上升,失業人口增加,實質薪資縮水,所得分配不公,生活條件變差,痛苦指數攀升,政府任其惡化,卻坐令貪腐現象快速升溫蔓延,成為台灣經濟發展毒瘤,更令人憂心。

  社論說,近二年來,高捷案、ETC案、SOGO禮券及經營權之爭、陳水扁女婿及親家弊案、“國務機要費”報假帳案、民生寓所公款雇佣案等,目不暇給的被揭發,使得扁政府A錢的貪腐印象已深植民心,“倒扁”之風此起彼落。領導人帶頭公器私用,“上行下效”一旦蔚成風氣,貪腐敗壞制度造成各類活動的交易成本大增,國際信用評等降低,投資信心崩解與資金外流,恐將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此種使全民受害的“公共劣財”,除了領導人因誠信蕩然必須付出代價外,更與政府政策與作為息息相關;貪腐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應做更仔細的觀察與剖析。

  “貪腐”,簡言之,為不當使用公權圖謀私利所造成的不公不義現象。司法制度良窳、民主化程度、每人國民所得高低、貿易開放程度、教育與文化水準、租稅制度與政府管制、政治穩定程度、公務員薪資高低、媒體自由度等,均是影響貪腐程度的決定因素。其間因果關係在本質上又與壞的政策、無效率的制度、法制監督不周、政府不當介入、官僚逐利動機密切相關。

  社論說,在自由經濟體系中,主要仰賴價格機能引導資源配置。然而,利益團體為了爭取壟斷利益,企圖透過各式各樣的遊說、賄賂,經由鑽營逐利以爭取獨占權,其結果不但造成資源浪費,產生超額負擔,社會福利水準降低,更因賄賂雙方不當獲利而產生不公不義現象。而在所爭取的壟斷利益中,又有相當成分必須用做政治資本的投資:賄賂者將利益移轉給官員,產生移轉支付效果;一方面官員不當收取紅包,構成貪汙行為,他方面對企業資金產生排擠效果,拖累自有資金及人力資本累積,斲傷再投資與研發創新能力,進而影響生產力提升與經濟成長。

  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多元化的推動,主政者雖然高懸“公平”、“效率”等美好目標,然在改革的過程中,由於制度設計不周,遊戲規則不夠透明,因而造成各種無效率的結果,產生“政府失靈”現象,更製造“五鬼搬運”的空間。例如一般咸認公營事業民營化可以提升經營效率,增進資源配置效率,因而官股大量釋出,以達民營化目標;卻因相關機制配套不足,過程又不夠公開透明,財團往往以明顯低於市價獲取暴利,官僚也從中收取好處,卻讓全民受損。

  社論指出,當前台灣檯面上的租稅不公現象,已讓人民心存不滿;賄賂、貪腐更是一種見不得人的利益移轉、背離公義的淵藪。各種政府採購、管制、補助、獎勵等原本具正當性的活動,也因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反而製造官商勾結、上下其手的套利空間;官僚A人民的納稅錢若蔚然成風,不但造成公共建設及服務品質降低,也扭曲政府支出結構,使得弱勢的教育文化經費受到排擠;而任意舉債更造成代間負擔不公,在公平及效率面均將付出代價,必將影響經濟成長。因此,惟有建立廉能誠信的施政品格,同時加強司法檢調制度的公信力與執行力,有效查弊與公正懲罰,方可發揮嚇阻作用,降低貪腐程度。

  廉潔與透明度名列前茅的紐西蘭,其總理海倫‧克拉克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指出,建立誠實、開放、透明、民主的核心價值,以及好的制度,例如資訊自由法案、財政責任法律、有功效的審計與監察制度,才能遠離貪腐,值得台灣深思與借鏡。唯有人民覺醒,強力要求一個廉潔、有魄力的政府,推動正確、具遠見的政策,台灣經濟才能真正永續發展。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