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自1967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了14次首腦會議,重點討論了成員國間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發展合作關係的問題,並取得積極的成果。
東盟峰會-東盟簡介
東盟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10國.總面積有45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 3億(1998年統計數字)。東盟10個對話夥伴國是: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日本、新西蘭、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東盟得名於一九六七年八月八日的《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是年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五國外長發表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簡稱“東盟”。
一九八四年一月文萊獨立後隨即加入東盟。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東盟又有新夥伴。一九九五年越南加入東盟;時隔兩年,老撾和緬甸又成為東盟成員;一九九九年十月,柬埔寨成為“十國大東盟”的一員。東盟現有人口近五億人,物產豐富,地理位置重要,是世界交通樞紐之一,同時又是國際資本的重要投資市場、商品市場和原料來源地。
東盟峰會
第一次
1976年2月23日至24日
印尼巴厘島
東盟五國首腦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東南亞國家聯盟協調一致宣言》
第二次
1977年8月4日至5日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會議確定東盟將擴大區域經濟合作,加強同美、日、澳等國和歐共體的對話和經濟聯繫
第三次
1987年12月14日至15日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會議通過了《馬尼拉宣言》
第四次
1992年1月27日至28日
新加坡
東盟六國首腦簽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和《東盟加強經濟合作框架協定》
第五次
1995年12月14日至15日
泰國首都曼穀
會議通過了《曼穀宣言》,簽署了38項旨在促進相互間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加強合作的文件。會議還決定在兩次正式首腦會議之間每年召開一次非正式首腦會議。東盟七國首腦及與會的老撾、緬甸、柬埔寨(當時三國尚未入盟)三國領導人分別簽署了《東南亞無核區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