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五次會議昨日閉幕,委員們在人民大會堂前合影留念。(中評社記者 梁棟攝) |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梁棟)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在13日在北京閉幕,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也將在14日上午結束,為期12天的兩會將要落下帷幕。兩會期間,政協共收到提案6069件,審查後立案5651件,人大共收到議案489件。而不論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的提案議案,還是各級領導在各個場合的發言採訪,都引起了老百姓的熱議和關注。網友普遍反映,本次兩會多了很多“百姓聽得懂的話”和“百姓關心的事”。在2012兩會結束之際,中評記者特別盤點總結了兩會期間的三個關鍵詞——改革、民生、刑訴法。
改革:自上而下、全面開花
從兩會期間第一場記者會——政協新聞發布會開始,“改革”就成為了這12天內頻繁被提起。從政協有關改革的提案上來看,既有關注改革發展的綜合性全局性問題的,也有側重於具體領域內改革細節和方案的。例如,在政協收到的6000多件提案中,涉及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提案就有599件,主要建議深化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間資本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等等。
而兩會期間,“改革”二字也成來了代表委員們發言和接受採訪時最常被提到的詞語。3月2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趙啟正說,“回顧90年代初到現在的歷程,使我們懂得,深化改革的時機到了,我們會繼續堅定地前進”;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人大會議開幕式上做政府工作報告,共提及“改革”60餘次;3月5日和9日,廣東省代表團的兩次記者會上,省長朱小丹反覆提到,“這次的改革要從政府頭上革起”、“改革如果不動真格,烏坎事件還會出現”;3月12日,企業代表談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的記者會上,不論是來自央企還是民營企業的老總都一致認為,“企業的改革勢在必行”、“無論是企業體制、股權配置、分配制度,中國企業都到了改革的拐點處”。
可見,享受了30多年改革好處的中國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停滯改革的掣肘之痛。而兩會期間反覆出現的“改革”也不再是口號和宣言,從各行各業代表發自肺腑的反省中,我們感受到了改革的信心和勇氣,也更加清楚地知道,中國即將迎來下一輪的改革新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