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趙玉柱的“關係學”真是罄竹難書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4 10:06:04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不能不佩服台灣的創造性,整個語言與價值的錯亂,可以到這個地步。說一句笑話:“像趙玉柱校長這樣,可以靠著教教做人的道理,而每月領取卅三萬元(新台幣,下同)顧問費用的人,絕對不是‘罄竹難書’;而像龔照勝這樣,應辭而不辭的政務官,絕對是讓人覺得‘音容苑在’!”
    
  但我們已經笑不出來了。不是因為用字好不好笑,也不只是他們所做的事而已,而是它意味著一種價值體系的大崩壞,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正在逐漸消失之中。 
    
  社論說,趙玉柱,一個小學退休校長。小學校長,在任何一個村鎮,任何一個地方,都代表著一種最根本的教育系統的領導者。他不僅是校長,更是一個教育制度與價值觀的維護者,也是地方上具有清望的人。小學校門口寫著的“禮義廉恥”,教導學生為人處事的守則,難道不是“不義不取”?然而,一個退休校長可以每月坐領乾薪卅三萬,這要如何讓其他數千退休校長甘心?一個服務於教育界這麼久的校長,怎麼可能不知道聘請他擔任顧問的公司,是為了他的兒子,以及背後的關說利益?如果沒有任何回饋,他能安心領取嗎?這麼明顯的事實,村夫村婦都知道,唯獨小學校長,一輩子教育孩子的人,怎麼可能不知道? 
    
  然而,趙玉柱的作為,卻讓以後的教育工作者不知道怎麼教孩子了。因為,老師不斷教育孩子為人要正直誠實,要守信重義,如今,校長的行為說明正直不比“關係”重要;誠實,不如內線交易。這是什麼樣的示範? 
    
  社論指出,杜正勝是另一種典型。他是台灣中研院的院士,學術界知名的中國上古史研究者,然而,一旦當上教育部長,卻可以扭曲中文的原意,把一個“罄竹難書”,解釋成“一言難盡”的意思。如果這是其他人所談的,例如是另一個學者寫的論文,我們不會有意見,頂多可視為是對名詞解釋的不同意見,有個是非對錯就好了。但現在,這個“罄竹難書”的說法,卻是出自陳水扁,則杜正勝的強作解釋,就不僅是“解釋名詞”,而是人格問題了。講白一點,這是知識分子的“軟骨症”,甚至,連軟骨症都不是,而是向權力的主動獻媚,主動討好。 
    
  我們不知道杜正勝的背後有什麼動機,更不必揣測其動機,但作為一個知識人,放棄知識的標準是非,則必然已經失去讓人尊重的理由。我們只感到悲哀,一個中研院的院士啊,在教育部長的官位上,怎麼就可能把“讀書人”的模樣做成這樣不堪? 
    
  另一個典型是龔照勝。一個堂堂政務官,雖說有任期限制,但能夠在位置上坐得這麼難看,還不願意下台,怎麼忍得住啊?龔照勝不是沒有專業的,他曾在外商公司擔任主管,應深知現代社會的工作倫理與職業倫理,但面對權力,竟如此戀棧,怎麼解釋呢? 
    
  問題是:這三個人,都出自專業領域,一個是小學校長,一個是教育部長,一個是財經專業主管,如今竟都出現同樣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有違專業倫理與為人原則嗎?不,他們應該都清楚,只是,在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專業倫理與應有的價值都消失了。“關係”,才是他們最在乎的。趙玉柱知道他靠的是“裙帶關係”,杜正勝知道他靠的是“權力關係”,而龔照勝靠的是“官邸關係”。失去這“關係”一切都是空的。而他們有恃無恐,原因也恰恰是這種“關係”可以有效運用。 
    
  社論認為,該問的是:是誰讓這種“關係學”有效的?如果趙玉柱無效,以後誰會請他當顧問。但如果一次證明有效,他就會有做不完的公司在後面排隊。同樣,杜正勝與龔照勝如果沒事,以後還會有更多向權力獻媚的事。
    
  只是,面對這三個人,我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我們教育的禮義廉恥,我們教孩子的做人原則,我們教孩子的誠實正直,要怎麼堅持下去啊? 
    
  這個政府所破壞的,絕對不僅是制度,而是某一種價值體系的大崩解。這才是影響最深遠的悲劇。 


    相關專題: 駙馬內線狂炒股 陳水扁被玩完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