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4月3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廈門與韓國外交通商部長鄭義溶舉行會談。雙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以及兩國關係發展問題方面深入交換意見,決定盡快啟動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韓國歡迎中國提出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是美國在東北亞地區建立遏制中國的包圍圈,要求韓國、日本等國在中國新疆問題上制裁中國的大背景下,中韓兩國達成的重要共識。
在如何對待中國方面,韓國和日本顯然不同。日本全面倒向美國。朝鮮民族是一個擁有自尊的民族。韓國在處理與美國關係方面,始終堅持主權原則,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保留自己的意見。韓國是一個正常國家,雖然美國在韓國駐扎軍隊。而日本是一個希望正常的國家,因為日本地緣政治外交戰略無時無刻不受制於的美國。
韓國希望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但是很顯然,依靠韓國自身的力量,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正因為如此,韓國外交政策經常處於左右搖擺狀態。韓國希望與朝鮮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是,朝鮮領導人意識到,韓國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必須仰仗美國,因此,對於韓國伸出的橄欖枝,缺乏興趣。韓國總統意識到這一點,希望中國從中調解,改善與朝鮮的關係,盡快實現朝鮮半島和平穩定。
中國充分了解韓國的外交政策,也充分理解韓國的外交處境。中國希望韓國意識到,在維護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的問題上,韓國必須獨立作出選擇。如果韓國唯美國馬首是瞻,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乃至在東北亞和平穩定問題上沒有自己的主張,那麼,韓國處境會更加艱難。中國希望韓國獨立自主作出重大決策,希望韓國繼續奉行與中國友好的政策,加強經濟合作的同時,共同努力解決東北亞地區的問題。
韓國政府顯然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溫暖,因此,韓國外交通商部長上任之後訪問中國,希望與中國保持溝通和聯繫,在處理朝鮮半島事務問題上爭取主動。
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是中國的戰略決策,目的就是要在跨太平洋地區,建立更加穩定的經濟夥伴關係,爭取在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範圍內,發揮自己的作用。
自從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之後,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越南重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並且在越南峴港簽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該協定具有鮮明的特點:第一,市場更加開放,協定要求各國必須大規模降低關稅壁壘,促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持續發展;第二,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遏制中國。如今中國申請加入該協定,實際上就是要打破陳規,通過加入協定,消解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遏制戰略。
美國沒有加入該協定之前,中國加入該協定的阻力相對較小,因此,中國正積極努力,爭取得到韓國等一些國家的支持,早日加入該協定。
不過,擺在中國面前的困難顯而易見。加拿大跟隨美國,在中國問題上製造事端。澳大利亞政府官員莫名其妙亢奮,使出渾身解數,破壞兩國關係。日本是該協定的主導者,對中國加入該協定始終保持警惕,擔心中國加入該協定之後,會動搖日本的地位,日本對中國加入該協定缺乏積極性。
中國並非必須加入該協定,中國申請加入該協定也並非意味著短期內加入該協定。中國之所以提出加入該協定,就是要向國際社會展現主動姿態,那就是中國在對外開放方面沒有任何障礙。儘管該協定對中國十分不友好,但是,中國仍然一如既往,爭取成為跨太平洋夥伴。
當初中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希望通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採取“倒逼機制”,加快中國國內改革的步伐。但是很顯然,這是一種極端不自信的表現。如果依靠外部力量,產生“倒逼機制”,加快中國改革的步伐,那麼,中國改革必然會受制於人。事實上,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由於中國國有企業面臨極大困難,因此,決策者希望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中國將自己的國有商業銀行和石油化工企業包裝到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幫助美國投資者賺取利潤。這種主動繳納“投名狀”的對外開放措施,給中國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中國正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變傳統對外開放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在《外商投資法》引導下,以積極進取的姿態,爭取與各國平等合作。
中國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不是為了取悅於跨太平洋國家,而是為了向國際社會展現出全面開放的姿態。中國願意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各國開展合作,包括簽訂地區性自由貿易區協定。
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迫在眉睫。但是,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步履維艱。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矛盾不可調和。美國雖然支持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但是,美國始終把自己的法律凌駕於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之上,美國實際上是希望借助於世界貿易組織遏制中國的發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國把世界貿易組織作為重要抓手,試圖通過世界貿易組織解決貿易爭端,最終很可能會使國家利益和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正因為如此,中國一方面寄希望於世界貿易組織實施真正的改革,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在改革過程中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中國希望加入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在自由貿易區協定框架內拓展改革的空間,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
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韓國在中國的貿易和投資,直接影響韓國經濟發展。正因為如此,韓國雖然不得不聽從於美國的召喚,但在事關國家利益問題上,韓國各政黨領袖清楚意識到,必須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不過,由於韓國政壇動蕩不安,韓國執政黨的支持率不斷下降,韓國政府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方面,究竟能發揮哪些作用,特別是在支持中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方面,韓國能否發揮積極的作用,所有這些,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中國已經向《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成員提出申請,至於《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成員是否支持中國加入該協定,不是中國的問題,而是該協定成員的問題。中國不會急於求成,不會為了加入該協定而放棄自己的立場。
中國始終認為,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是對世界貿易組織的補充。儘管中國意識到,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可能為形成“孤島效應”,阻礙世界貿易的發展,但是,中國仍然一如既往,申請加入地區自由貿易協定,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使地區自由貿易區協定真正成為促進貿易自由發展的協定。
中國正在以積極的姿態,改變不合理的國際貿易秩序。中國與伊朗簽署長期經貿合作協定,同樣具有象徵意義。中國與伊朗的經貿合作,不會因為美國的制裁而減少,相反地,中國和伊朗將會在平等互利基礎之上,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面對可能到來的挑戰。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不可能長期奏效。根本原因就在於,美國制裁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美國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動輒對其他國家實施制裁,這樣做不僅破壞世界貿易規則,而且會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美國不可能一方面通過貿易促進經濟增長,可是另一方面對自己的貿易夥伴實施制裁。“甘蔗沒有兩頭甜”。如果美國繼續對其他國家實施制裁,那麼,美國貿易夥伴將會越來越少,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小。
中美關係是當今國際社會最主要的關係,也是中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國一定會穩住陣腳,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與此同時,堅決按照聯合國憲章所確立的基本原則,與美國周旋到底。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制裁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中國將會以自己的方式,突出重圍,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韓國作為東北亞地區的重要國家,與美國保持密切聯繫,中國加強與韓國的合作,無論是在處理朝鮮半島問題上,還是在大國博弈過程中都十分重要。中國將會通過各種渠道,加強與韓國的溝通聯繫,爭取在東北亞地區徹底瓦解美國精心構築的遏制中國的戰略同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