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潘兆民:中美天津會談現合作契機 共管台灣
http://www.CRNTT.com   2021-08-02 00:17:32


潘兆民。(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中8月2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中美天津會談後雙方關係走向,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雙方這次在會談的過程中,無論是地點安排,或議題設定上,仍然展現尖銳競爭面向,但同時也透出合作契機。

  潘兆民觀察,美國這次在閉門會議中,包括朝鮮去核、阿富汗撤軍等問題,都會是提出來尋求合作的項目,而一來一往,中國也劃出交往底線,台灣問題又屬重中之重,雙方要想合作,美國必須適度鬆手,台灣問題或成為兩強共管的局面,對台灣而言相對不利。

  潘兆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有關中美天津會談,潘兆民指出,若對照今年3月中美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辦的高層戰略對話,會晤地點的選擇上就透露出對抗氣息。拜登政府與中國外交高層首次會晤的地點,美方選在美國偏遠的北部,而不是在華盛頓首府等重要都市,所以這次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到中國回訪,北京安排會談地點在天津,所以從地點的設定上,都可以看出來,兩國角力是越來越深。

  此外,美方在與中方完成阿拉斯加會談後,時隔4個月才派員訪華,其實在過程中已經串聯了很多盟友,也就是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所說的,“美國要以實力地位應對中國”,所以可發現,中美天津會談之前,美國已經在東亞巡迴過一遍,並在G7峰會中尋求盟國的合作,甚至拜登也跟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最後才再派舍曼訪華,傳達的訊號很清楚,“今天我到中國來,是已累積實力前來談判的”。

  潘兆民認為,所以中美天津會談程度上也是很針鋒相對,不亞於阿拉斯加會談,只是檯面上較沒有先前火花四射,可是從雙方提出來論點來看,其實都非常的有針對性。舍曼指責中國侵犯人權,包括新疆、西藏、香港、台灣等議題,仍然尖銳。而北京也不惶多讓,同樣提出人權方面的問題,批評美國對中國公民的限制措施也是在打壓人權,雙方在人權議題上面你來我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