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旺報報道,若將倫敦奧運會獎牌榜和2011年世界銀行公布的世界各國家和地區GDP排行榜對比,排在獎牌榜前兩名的美國和中國,恰好也是國內生產總值第1和第2,若說此排名純屬巧合,可再從獎牌榜排名前10位來看,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韓國、意大利,也都“正好”全部躋身GDP排名前15名,以此觀之,或許就無法以“巧合”來解釋。
獎牌前10 GDP排名前15
上屆奧運會,已有學者分析此二排行榜間的關連。北京奧運會獎牌榜國家和地區排名,與世界銀行2008年7月公布的世界各國和地區GDP排名,也具有高度關聯。北京奧運會金牌榜排名前10位的國家,全都列名世界銀行GDP排名前15名;而登上獎牌榜的87個國家和地區中,有73個位於世界銀行GDP排名前100位。
翻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奧運獎牌榜史可以發現,世界體育版圖從來都不是均衡的,國際體壇上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界線十分清晰,而它和現實世界所謂的“富國”與“窮國”也有著高度的吻合。
有學者研究發現,國家的體育活力和它的經濟活力之間有著相當密切的“關聯度”,而國家體育運動水平的高低,也與經濟實力直接關聯。研究指出,當人均GDP達到2500美元以上,體育需求將明顯走進生活中。
文化、人口 也是影響因素
競技體育水平也會受經濟實力、文化傳統、民族習慣、體育基礎、人口基數等因素影響。例如印度的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第10,但只獲得2銀4銅,即使上屆的北京奧運,也只獲1金2銅,顯現競技體育水平有很大差距。
剛取代英國占上GDP世界排名第6的新興經濟大國巴西,本次獲得3金5銀9銅共17枚獎牌,雖名列獎牌榜第22位,卻已看出體育實力的快速上升。
總體來講,一個國家或地區,無論是政府還是人民,只有具備雄厚經濟基礎的“硬實力”之後,才會有“閒錢”和“閒力”來打造“軟實力”的體育區塊,奧運獎牌榜和代表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的GDP排行榜,也就出現了“殊途同歸”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