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溫哥華8月8日電/ 美國布希政府能源官員最近表示,美中在能源上進行合作將能確保兩國和世界的能源供應。與此同時,她表示,中國最近在許多政治風險高的國家尋求新的石油供應來源,她認為這種做法其實是開闢新的能源來源,因此是一個正面的發展。
據《美國之音》報道,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上星期展開為期一天半的聽證會,題目是“中國是否為一個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一詞由前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提出,表達美國對中國的願景,希望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的角色。美國能源部國際安全和政策辦公室首席副助理部長凱瑟琳.弗雷德里克森(Katharine Fredriksen)在聽證會上代表布希政府觀點,從能源角度分析中國在全球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國能源政策對美國的影響。
*中國力爭增加能源供給*
弗雷德里克森表示,中國經濟過去20年來迅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對石油的需求更出現急速的攀升。1980年,中國每天消耗大約180萬桶石油,到2004年,中國每天的石油消耗量達到640萬桶,升幅達250%。弗雷德里克森女士表示,中國在國內和國際上採取各種措施減少需求和增加能源供給。在國內,中國通過增加國內石油生產,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增加能源效應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來應付能源需求的增長;在國際上,中國通過收購海外資產和分散能源進口供應來確保能源安全。她說:“1996年,中國進口石油中有一半是來自兩個國家--阿曼和印度尼西亞。70%的石油進口是來自三個國家--阿曼、印度尼西亞和葉門。但是到2003年,中國發展了更多的進口石油供應來源,石油供給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安哥拉、阿曼、葉門和蘇丹。”
*中國在海外能源投資對全球影響有限*
弗雷德里克森表示,除此之外,中國也大舉增加海外能源資產和投資。中國國有石油公司通過油田發展合同、輸油管道合同和煉油項目在伊朗、蘇丹、哈薩克和科威特等20多個國家進行投資。不過,弗雷德里克森表示,光從數量和價值來看,中國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裏的海外投資額仍然佔全球石油生產量很少部份,因此她表示,中國的海外石油投資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是有限的。
*中國在海外能源投資不威脅美國*
然而,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幾位委員以去年中國中海油公司試圖收購優尼科資產為例,表示他們仍然對中國在全世界收購石油資產對國際政治的影響表示關注。不過,美國能源部副助理部長弗雷德里克森表示,目前看來,中國這種做法對美國不是一個威脅。她說:“事實上,我們並不認為中國的這種做法是一個威脅。很明顯,中國採取一個和我們十分不同的做法。他們通常到地緣政治風險比較大的國家,這種地方私有石油部門比較不願意去投資,所以,中國在那些地區鑽探出來的每一滴油都不是從國際市場拿走的,那些是新的資源。所以,對我們來說,中國的做法是開闢新資源,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消息看成是正面的,可以說其實是開啟新的機會。”
*美中能源部門建立緊密關係*
弗雷德里克森表示,美國能源部通過諸多雙邊溝通機制和中國建立了緊密的關係,這些雙邊溝通機制包括美中能源政策對話和美中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論壇等。她說,這些對話機制目的在於就兩國對國際能源市場的觀點進行交流、評估中國能源政策對美國能源安全的關係、向中國能源和環保政策制定者提供美國的相關經驗、評估兩國能源領域裏的貿易和投資機會等。
能源部副助理部長弗雷德里克森表示,美國和中國在能源領域上面臨類似挑戰,包括對中東能源供給依賴度增高,能源價格居高不下,能源需求增加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等。雖然美國和中國在能源領域上採取不同政策,但是她相信,美中在能源上進行合作將能確保兩國和世界的能源供應。她認為,美國在鼓勵中國採取負責任的能源政策上扮演重要角色,美國希望繼續幫助中國蓬勃發展,同時在國際社會上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