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狂勝”,氣勢如虹。 |
中評社訊╱題:「三合一」選舉後的台灣政局 作者:倪永傑(上海),上海台灣研究所政治室主任、副研究員
二○○五年底「三合一」選舉,特別是縣市長選舉是二○○八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對陳水扁及其民進黨當局來說是一場期中考與信任投票,是陳水扁防止「跛腳」的一場「總統」權力保衛戰;對呂游蘇謝民進黨「四大天王」來說,則是一場接班資格考;對馬英九來說則是奠定其泛藍共主地位、推動泛藍整合與世代交替的模擬考,更是測試藍綠政治版圖的政治色溫表。
對選舉結果的基本解讀
十二月三日晚台灣縣市長選舉開票結果,民進黨慘敗,哀鴻遍野,一瀉千里;國民黨「狂勝」,戰馬奔騰,氣勢如虹。
我們可以從五個面向解讀選舉結果。
其一,選舉結果是對台灣現有地方政治版圖的解構與重組,「南綠北藍」的政治生態有了結構性的改變。
藍進綠退、藍升綠降,國民黨守住北台灣,奪取中台灣,改變南台灣,「北藍南綠」的政治分界線出濁水溪南移至彰化與台中之間的大肚溪。台灣東部與外島也在泛藍的版圖之內。泛藍取得過半席次且大幅度成長,國民黨由現有的八席上升為十四席,泛藍合計拿下十七席(含親民黨、新黨及無黨籍但支持國民黨者各一席)。與上屆相比,藍營除了雲林之外,保有絕大部分原有執政縣市。北部泛藍領先對手的幅度進一步拉開,攻下了具有指標意義的台北縣,周錫瑋領先對手十個百分點,高達十九萬票。攻下了民進黨執政了廿四年之久的宜蘭這一綠色「民主聖地」,徹底拔除台北至宜蘭這一條「綠色走廊」,使北部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泛藍天下。特別是在馬英九的統領下,國民黨大舉南下,直搗綠營南台灣腹地,彰化縣與嘉義市豬羊變色,「綠地變藍天」,其中國民黨二十三年來從未在嘉義市執政。
與此相反,綠營版圖大幅萎縮,被迫退守南台灣,民進黨遭受重創,只有六席,跌到了一九八九年民進黨組黨不久時的席次;不但被擠出北台灣,失去了台北縣與宜蘭縣兩個戰略要地,還在中台灣失守,失去了分別由新潮流系、正義連線重兵把守的彰化縣與南投縣。在南台灣,雖然奪取了雲林,卻痛失嘉義市,成為未來馬英九南征的戰略高地。特別是在台南縣、市以及屏東縣,民進黨的優勢正在流失,藍綠差距進一步縮小,民進黨僅以微弱多數取勝,不啻給民進黨敲響了警鐘。如今,包括台北市在內的泛藍執政縣市人口高達一千五百六十五萬,佔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民進黨執政人口由原先的一千二百多萬、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銳減為七百三十五萬、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二。泛藍已如當年民進黨那樣,對民進黨當局完成了「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包圍態勢,馬英九取得了三階段重返執政地位的第一場勝利。民進黨很難抵擋住馬英九南下的聲勢。
其二,選舉結果表明藍、綠基本盤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藍綠得票率並役有發生大的位移。
這次選舉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六,選情很冷,民調的不表態、拒訪比例偏高,主要是由於民進黨的支持者不滿民進黨中央的腐敗與無能,但最後階段,綠營選民還是「含淚投票」。縣市長得票率方面,泛藍達到百分之五十二,比上屆增長五個百分點;但民進黨在如此不利的大環境中,仍然保持堅固的基本盤,達到百分之四十三,僅比上屆下降二個百分點。然而,民進黨基層實力有所擴大,縣市議員與鄉鎮長的得票率分別上升了四至五個百分點,鄉鎮長比上屆增加了七席,縣市議員比上屆增加了四十五席。而泛藍的席次有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泛藍的鄉鎮長減少廿三席。因此,此次選舉藍綠政治資源的流動及基本槃的變動並不大,即使國民黨大勝,也動搖不了民進黨的基本盤。
其三,民進黨的快速墮落、腐敗無能是民進黨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打敗民進黨的不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自己。從高雄捷運泰勞案、「公辦六標案」、高鐵案、「二次金改」圖利財團、「中華電信釋股案」,到「雙陳濟州行」、「總統府炒股案」等,真實透視出民進黨高層金權帝國搞權搞錢的醜惡圖象。從陳水扁、馬永成、林文淵到謝長廷陷入「高捷案」,到新潮流大老捲入「股市禿鷹案」、「泰勞案」,民進黨原先「清廉」、「改革」的光環黯然失色。綠營支持者喪失了對民進黨的信心,中間選民對於民進黨腐敗無能更無法原諒,其中一部分轉向支持國民黨。選民要給民進黨一個教訓,成為民進黨大敗的關鍵因素。
其四,泛藍聲勢上揚與「馬英九現象」的發酵,成為壓垮民進黨選情的重要砝碼。
自二○○四年大選以來,泛藍便在年底的「立委」選舉中觸底反彈;馬英九贏得國民黨黨主席以後,躍升為泛藍的共主,泛藍氣勢上漲,支持者的榮耀感上升,求勝意志堅定、求勝欲望迫切。「馬英九現象」與陳水扁的「跛腳效應」進入黃金交叉點,馬英九取代「台灣之子」,成為台灣新的「政治迷思」。縣市長選舉是馬英九當選主席後的第一場模擬考試,馬像鐵人一樣「一人敵一黨」,一人對抗泛綠的扁呂蘇謝游「五巨頭」。陳水扁的金權帝國處於快速瓦解之中,難以阻止「跛腳效應」的擴散與漫延,影響力急劇下降。有人形容陳的號召力已排在「碗粿」後面,甚至被視為「票房毒藥」。
其五,這是一場團結的泛藍對抗分裂的泛綠的選舉。
馬英九七月勝選黨主席後,泛藍逐步實現整合,國親新三黨在某些縣市開展合作,其中國民黨將外島的金門、連江分別禮讓給新黨、親民黨,在台灣本島,泛藍在台北、南投、彰化完成整合。地方派系也團結一致,像高雄縣的紅派與白派、台中縣的紅派與黑派等都在國民黨的調遣下聯手對付民進黨。親民黨主要在基隆、花蓮、台東以及台中市參選,但仍與國民黨保持君子之爭,「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尤其是,泛藍高層雖然各有盤算,但泛藍基層自動整合,自動棄保,親民黨成為棄保對象。與此相反,民進黨陷入嚴重分裂、內訌之中,派系鬥爭如火如荼,新潮流系與正義線陷入恐怖平衡之中,互揭傷疤,一方握有「高捷案」,另一方則拿股市「禿鷹案」反制。民進黨「四大天王」透過縣市長選舉展開接班交鋒,呂蘇謝游各懷鬼胎,互扯後腿。南投就是因為民進黨自己分裂選票而丟失的。
選舉結果對島內政局影響
此次選舉對島內政局具有深遠影響,影響到藍綠政治生態、朝野關係,特別是二○○八年「總統」選舉的藍綠布局。具體表現在六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