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統一外部障礙是美國 對華壓力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3 08:44:43  


中美關係有壓力也有動力、有鬥爭也有握手的時候。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在環球時報發表文章分析道,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性压力最大。在双方战略互信不足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和平地解决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台湾问题。中美之间已经建构起一种“相互依存不断上升的竞争关系”,如何保持中美在东亚相对位置的调整始终是和平的,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美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和冲击力是今天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强大挑战和压力 。

  中美關係影響中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方式和程度 

  由於種種原因,中美關係已經平靜了一段時間了,這期間雙方的經貿關係持續較快地擴大,特別是政治關係有了較長時間的基本穩定。這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時機,得以擺脫冷戰後中美關係持續動盪起伏的影響,靜下心來思考與當下的事務和政策不那麼直接的問題。 

  很長時間以來,中美關係都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人們通常認為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中美關係是中國外交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關乎中國外交的全局,而且它的起伏與好壞,對世界也影響重大。這固然不錯,但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可以說中美關係的發展狀況甚至嚴重地影響著中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方式和程度。其原因既非常簡單又十分深刻,即中國國家戰略中一些比較基本和關鍵性的方面,包括中國的發展戰略、國家統一、文化建設與復興等,都受到中美關係的嚴重影響。美國不僅有超強的世界地位,而且沒有與一個非西方大國平等相處的心理準備、歷史經驗和必要的教訓。中國必須長期面對這個現實。 

  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壓力最大 

  中共十六大對中國發展戰略作出的規劃,是經過21世紀頭20年的努力,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應該說在規劃這一戰略時,還沒有人意識到或想像出,一個基本小康的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一個全面小康的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一個中等發達的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一段時間以來的情況表明,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明顯地迅速擴大,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疑慮也在持續增加。所謂“疑慮”就是無法確定像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的非西方大國,未來可能會執行什麼樣的對外政策?它的發展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各方面的基本格局等,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中國威脅論”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疑慮才有市場,當然國際上確實有一部分政治勢力在惡意炒作“中國威脅論”。 

  國際社會中所謂的“疑慮”是同基本的歷史現象聯繫在一起的,即大國在所謂“崛起”的過程中,通常會伴隨戰爭。既然如此,對中國這樣一個非西方大國的迅速發展會不會是一個和平的進程的討論,必然最終要演變成對中國發展戰略的本質特徵的論證。歷史的進程決定了,中國在這個階段必須在自己的發展戰略中特別突出“和平”兩個字。這是前兩年出現關於“和平崛起”的討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國領導人不斷說明和承諾中國將“和平發展”的根本原因。 

  客觀地說,中國討論和平發展不僅是為了打消別人的疑慮,也是為了說明中國發展的前途。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實現“和平發展”需要對可能遇到的更多的麻煩和困難作出比較充分的估計,並提出能夠用和平方式有效地加以解決的觀點和邏輯。其中包括而且特別需要研究的是,在雙方戰略互信不足的情況下,有沒有可能和平地解決中美關係中的所有問題,包括臺灣問題,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性壓力最大。 

  經過30多年的交往,中美之間已經建構起一種“相互依存不斷上升的競爭關係”。所謂“相互依存不斷上升”是指中美在雙邊、多邊和地區等各個領域的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和相互需要的程度不斷升高。 

  所謂“競爭”包括不少具體內容,當前比較實質性的問題是雙方必須根據變化的形勢(包括各自的影響力),不斷調整和確定它們在東亞的相對位置。只要理解“競爭”的存在和特點,就能明白美國為什麼在中東陷入極大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持續大規模地計畫並實施加強在東亞的軍事部署,並對中國的國防政策施加壓力,試圖延緩中國國防現代化的速度,當然也就能明白美國處理臺灣問題的邏輯。東亞畢竟是中國的主要活動舞臺,中國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不可避免地擴大, 很可能會對美國的地位造成某種程度的衝擊。因此,如何保持中美在東亞相對位置的調整始終是和平的,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中國國家統一的主要外部障礙是美國 

  其次是中國的國家統一問題。維護國家統一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是政治治理的核心問題,也是一種“核心價值”(當然不是唯一的)。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能夠復興、強大的首要條件之一。從中國歷史上看,中國總是在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之後才變得強大的。從世界歷史的進程看,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強大國家可以是分裂的國家,或者說沒有實現統一的國家。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反對各種分裂勢力,以及各種被認為可能導致出現分裂的政治意圖、意識形態,一直是中國政治治理中的首要任務之一,也必然成為對外政策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並在社會中得到廣泛的支持和認同。 

  眾所周知,中國解決臺灣問題進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主要外部障礙,是美國的介入。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最能說明問題:如果沒有美國的介入,就沒有今天的臺灣問題。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矛盾是極其深刻的,儘管並不是在每個階段都那麼尖銳。只要美國一天不放棄介入臺灣,中美之間就存在發生大衝突的風險。 

  目前中國維護國家統一所面臨的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美國的價值和政治模式向全球蔓延時,多少也模糊了一些人對相關問題的認識;另一方面,中國的分裂、獨立勢力也以所謂普世價值作為其政治訴求的依據,美國的一些政治勢力則或明或暗地予以慫恿或支持。從歷史上看,自秦統一以後,中國一直是靠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來維護國家統一的。其他國家的歷史也沒有提供其他的經驗,證明可以用別的方式實現這個目標,或者說是維護這個價值。這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具有高難度的深層問題。顯然,中美在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有著巨大和複雜的歷史背景,分歧必定是複雜和長期的,會影響中國必定要推行的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方向和進程。 

  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美國文化的強大挑戰和壓力 

  與上述問題相聯繫的第三個問題是關於文化建設。中國的現代化必然伴隨文化的復興。中國歷史上歷次強盛時期都經歷了偉大的文化建設,其特點之一就是它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使自己的文明更加豐富並達到新的高度。“世界性”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突出特點。不過需要看到,在文化建設方面,中國近代至今面臨的局面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複雜。 

  鴉片戰爭以後中華民族遭受過巨大的苦難,特別是有著強烈的挫折感。這種挫折感並不完全來自遭受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淪為半殖民地的過程中,中國人逐漸認識到,他們正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即入侵者的背後有一種強大和先進的文明,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曾經使中國長期站在世界前列的傳統文化在應對撲面而來的“歐風美雨”時,至少也是非常吃力的,至今也還沒能做到吞吐自如。中國人可以用血肉之軀去反抗並戰勝外來侵略,但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或文明,才能使中華民族再次站在世界的前列,仍然是需要探索的。這是當今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動力之一,也是很多根本性問題的源頭活水,當然也有著巨大的困難。 

  中國的現代文化建設將是一個艱巨、漫長的過程。中國在當今世界政治中面臨的某些方面的困難,並沒有因為經濟實力的發展而有根本性的改變。例如國務院外宣辦前主任趙啟正談到中國在國際輿論中的處境,他說世界上至少有2/3的國際消息來自占世界人口1/7的發達國家;中國媒體國際報導的原始資訊來源於美國媒體的約占80%;在全世界的互聯網伺服器記憶體中,中文的資訊只有4%。而美國提供的一般資訊在互聯網上占80%,服務資訊占95%。 

  美國文化在當今世界上突出的強勢地位毋庸贅言,其巨大的影響力和衝擊力是今天中國文化建設面臨的強大挑戰和壓力。如同歷史上多次出現的一樣,中國的文化復興必定要通過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才能實現,這在今後會更加突出。這兩個方面必然導致中國在文化建設中的一些根本性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受到如何認識美國文化的嚴重影響。 

  改革開放是近代開始的中國新文化建設的一個特殊和重要的階段,關乎國家民族的核心價值的形成和國家認同的鞏固,以及在文化進步方面能否達到當今世界的先進水準。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關係所包含的深層意義,對中國的前途影響甚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