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水扁透過電視轉播施展“脫困十絕招”。(中央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陳水扁昨晚親上火線兩小時“向人民報告”,逐一回應罷免案。但大家只看到“大律師”在為自己辯解,用“求生十大戰術”為自己脫困。中國時報今天的一篇特稿指出,陳水扁一場“脫口秀”下來,其實只有九字真言的唯一主軸:“不是我、我沒有、他更糟”。
文章說,陳水扁用混淆的邏輯、似是而非的詭辯,來精心布局脫困大戲。首先最常出現的,就是“我說沒有就沒有”。算算,兩個小時裡扁至少說了好幾次“沒有就是沒有”,但是到底有沒有,需要司法檢驗;當陳水扁與扁嫂有刑事偵查豁免權保障時,他只說一句“問過太太,她說沒有”,這樣如何昭公信?
第二,是典型“律師的言詞詭辯術”。譬如“太太沒有直接拿過李恆隆等四人送的禮券。”那如果是“間接”拿呢?是不是如果最後證明吳淑珍用的禮券編號,確實出自李恆隆,只要一句“不是直接給的”就好?人家質疑扁嫂介入金控案人事案,他卻大談金融改革是政府政策,但這兩者卻沒有邏輯上的必然性。
第三,是“顛倒時空”。扁一再以威權時代國民黨之非,來對比今日自己之過,要喚起支持者對國民黨舊恨、稀釋自己親信弊案。然而蔣介石當時干預雷震案,和今日扁家所涉弊案有何關聯?國民黨過去誠然可議,但人民不是讓它下台反省兩次?
扁以“蔣經國當行政院長時主持軍事會議才是違憲亂政”,來辯解自己未尊重多數組閣精神,相形之下並無不當,這有關聯嗎?少數政府是過去六年政府空轉之源,學者評論早就汗牛充棟,扁不誠懇以對,拼命提國民黨舊案,是時空顛倒、是非錯置。
第四,是“答非所問”。針對台肥案,陳水扁說「“事長、總經理換掉,尊重行政院”,但是外界質疑的卻不是這個。最簡單的,到底坐在扁身旁的卓榮泰有沒有接到馬永成電話?扁未置一詞。包括台開、高鐵、ETC等,扁都是輕描淡寫。
第五,是“亂扣帽子”。兩個小時內俯拾皆是,扁隨口一句“法院是國民黨開的”、“選務人員這麼多是親泛藍的”、“NCC已經變成BCC”,證據在那裡?
第六,是影射一切都是“2004年選舉的宿怨”,避談自己的問題,將焦點轉至國民黨的舊案。扁的開頭與結束,都刻意提及2004年,開宗明義就說“有些人無法接受2004選舉結果”,這是為此次罷免定調嗎?
第七,悲情牌與怨恨牌。扁在最後結語,再度提及吳淑珍是因“政治車禍”而癱瘓,也怨嘆自己市長做得很好,卻意外落選,“我才是族群對立的受害者!”又提自己從小赤貧等往事,再說吳淑珍叫他不要收紅包等。都在訴諸情感、盼打動台灣人民。
但扁又說,台灣自殺“再嚴重也沒有韓國嚴重”,公開和其他國家比自殺人數,他對家人、自己的情感,與對台灣人自殺數的淡漠態度,毋寧是一大諷刺。
第八,“說謊”。扁說“我什麼時候說過台獨是自欺欺人?”扁宋會原文不提,2005年3月1日,扁與歐洲議會進行視訊會議時,也公開宣示要他任期內把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我做不到,不能騙自己、騙別人。”
第九,“反對我就是反對台灣意識”。在陳水扁的論述裡,反對他的人是“聯共制台”,“不能說我反共保台就要罷免吧?”“我不接受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就要把我罷免嗎?”陳水扁用最簡單的言語,將罷免劃分為“台灣主體意識和大中國意識”,他後來加一句“不要分彼此”,然而是誰在分彼此呢?
第十,也是最危險的,就是陳水扁還是技巧地運用了族群情感。每講到罷免時,他必用台語,不時說“安ㄋㄟ甘對?甘公道?”還說他知道有人很恨他、恨不得“三一九時我被一槍打死”,隨後他話鋒一轉,暗指“有人說子彈已上膛、要讓我死得很難看。”任何人都知道,扁是在指馬英九,然後他馬上說:“我願意為台灣犧牲,請扣板機吧!”這是最危險的一刻:扁難道不是在將馬英九推到了族群憤怒的對立面嗎?扁籲大家冷靜的同時,自己卻用最挑釁言詞,激起群眾情緒,這是最根本的矛盾。
文章說,陳水扁的表演,證明了“族群情感是貪腐的最佳化妝師”;如果一切都要和威權時期的國民黨比較,還需要政黨輪替嗎?更直接的,扁不斷說“去留交給兩千三百萬人民”,那他還要擋立法院的罷免案,不讓公民複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