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於幸福的社會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人們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後,單純的物質消費不會給人帶來更多的幸福,反而可能成爲人的負擔;爲了得到更大的幸福,人們有可能會改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向是:人們可能會把更多的收入用於精神文化消費。
精神文化消費與物質消費不同,它主要是在生理需求以外尋求精神依托,它是一種心理需求。而這種心理上的需求,幷不是出于人的生物性本能,而是受文化環境和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而産生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文化消費也是如此,祗有在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程度,至少是實現了溫飽以後,才會有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
滿足人們文化需求的最直接的對應就是文化産業。廣義上的文化産業包括:書刊畫、音樂影視、博物博覽、劇場演出、旅遊等等以滿足人的精神需要爲主的産業。
國際大潮流和國內大趨勢
文化産業的發展已成爲一種世界潮流。一些發達國家早就普遍地解决了人們的溫飽問題,相較中國而言,人們生活得相當富裕。其文化産業成爲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據統計,日本2001年文化産業的産值佔GDP的17%,僅次於製造業成爲第二大産業。美國文化産業的産值超過GDP的20%,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業。
僅就消費而論,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的文化消費(包括旅遊)佔家庭消費的30%左右,對其他行業和整個經濟起著顯著的拉動作用。
隨著多年來經濟高增長,中國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55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實際增長9.6%。伴隨著收入的增長,人們的文化消費支出以較快的增幅在上昇。城鎮居民的文化消費開支從1996年的375元上昇到2002年的902元,年平均遞增率15.8%。2004年,我國印刷、大衆娛樂等文化産業創造産值1.2萬億元,由文化消費業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達2萬億元以上。文化産業在我國17個城市已成爲支柱産業。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們普遍的收入上漲,文化産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那些理性的投資者和經營者來說,這一産業將充滿著淘金機會。
哪些行業趕上了好機會
圖書期刊
在一個以文化標識品位的時代,閱讀往往帶有人群劃類的功能。其中這一特徵最爲突出的是期刊閱讀。看一個人讀什麽期刊,曾是社會學進行現代人階層群落分析時可資參考的重要信息。在收入增長溫飽得以解决之後,人的個性化和精神自由將得到充分釋放,期刊的多樣化和進一步細分將是必然趨勢,這一趨勢還將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廣得到加劇。因爲信息技術讓世界聯繫的更爲緊密,從而使期刊發現和達到特定人群更爲容易。
與期刊市場類似,圖書市場也將走向細分與繁榮 。首先是教育與培訓書籍的極大發展,這源于收入增長後對事業發展的願望;其次是人文社科類書籍的昇溫,這些年暢銷書遭遇頽勢就已顯示出人們對圖書的鑒別力,這意味著真正有內容的圖書將贏得市場。最近網絡等媒體中顯示出來的公衆參與學者討論的熱情,也能佐證這一點。當然收入拐點之後的時代也意味著“遊戲”的時代,書籍也不僅限於求知,越來越多的承載休閑功能的圖書將涌現出來,比如强調視覺閱讀的圖書等。隨著人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對人文社科思想的接納,國際化和民族化兩個趨勢將在中國書市同時出現,外語原版讀物的市場將擴大,中國傳統經典也將在圖書市場中獲得新生。
大衆休閑
休閑産業在中國已經開始成爲朝陽産業。當社會的收入邁入一些門檻值之後,整個社會將會産生各種各樣的休閑需求:尋求人生幸福的人們總要設法將收入換爲各種人生享受。
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的一個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閑暇時間爲6小時6分。從終生時間分配來看,工作時間僅佔人生的1/10,閑暇時間約佔1/3。中國正在進入一個休閑對人們生活越來越重要的時代。而且,中國自1995年5月起開始實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又開始實施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周”長假。中國公民現有114天是法定休息日,一年中1/3的時間都在休假。
嚴格來說,所有提供人們從事休閑時所需的相關産品或服務的行業都是休閑産業。我們這裡所說的大衆休閑範圍稍窄一些,主要包括:市內主題公園、健身房、茶館、咖啡廳、體育比賽、劇場表演等。
大衆休閑産業的火爆從卡拉OK的排隊、嘉年華的擁擠可見一斑。媒體對郭德剛的熱炒甚至帶動了沉寂多年的相聲的火爆。據報道,現在不僅郭德剛的表演門票難求,很多有相聲表演的茶樓生意都很紅火。
據預測,專門提供休閑的第三産業,2015年左右將主導勞務市場。從現在到2015年,新技術的發展等因素可以讓人們把生命中50%的時間用於休閑。
休閑産業龐大的市場和誘人的商機直接促進了休閑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據中國海關統計, 僅2004年全球戶外休閑用品的交易額就高達320億美元,中國達4.8億元人民幣。2001年以來,我國戶外休閑傢具及用品的出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遞增。在出口的戶外傢具及用品中,帳篷出口金額約佔全球3/4,使我國一躍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帳篷生産國和出口國。
隨著中國人均GDP收入超過1000美元,休閑時代正在帶來,休閑産業的個性和創造性特性,將給人們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帶來無限變化的可能性。正如世界休閑組織執行官杰拉德說的,休閑産業是新千年全球經濟發展五大推動力中的第一引擎。
音樂影視、博物博覽
嚴格來說,音樂影視也屬於大衆娛樂。但是因爲音樂和影視行業非常重要,所以單獨說說。美國音樂影視産業僅出口就達到600億美元。
在溫飽時期,人們最經常的娛樂方式是坐在電視機前,電視成爲獲得資訊和休閑的主要方式。現在電視還有進一步加强的傾向,電影、戲劇、音樂會、體育等等都將在電視上得到更完美的體現。但現場體驗將是大勢所趨。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提昇、電影等方向內容管制的解放,人們會更多的進入電影院、音樂會所、戲院、體育場館現場體驗其中的樂趣。
將與電影院獲得同樣命運的,還有畫展、博物館、博覽會等産業的發展。2005-2006年,隨著“國家年”項目的開展以及博物館的建設,北京迎來了博物館産業的繁榮景象。這顯示出人們有足够的興趣,欣賞各類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隨著博物、博覽産業的發展,人們的興趣和鑒賞力得到足够的培養,與之密切相關的藝術品市場,比如字畫、古玩、收藏品等諸多文化奢侈品也會得到長足發展。
旅遊觀光
世界旅行和旅遊協會的報告預期中國2006年旅遊業産值將爲3010億美元,中國2005年實際旅遊業産值爲2460億美元。中國將成爲世界第三大旅遊國,當前世界第一大旅遊國爲美國,第二大旅遊國爲日本,世界旅行和旅遊協會主席Jean-Claude Baumgarten表示,中國有望在10年內成爲世界第二大旅遊國。2006年旅遊和旅行將直接佔中國GDP的2.9%,旅遊和旅行經濟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加在一起,將佔中國GDP的13.7%。此外,今年中國的旅遊和旅行業從業人數預計將達1738萬人,是全國雇用人數的2.3%。旅遊和旅行業的就業崗位預計將達7760萬個,佔總就業崗位的10.%。
2004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將達9.3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超過4000億元;2005年,國內旅遊出遊人數達到12.1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5286億元。2005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數達3100萬人次,2006年出境旅遊規模將在上年基礎上增長10%。
僅今年“五一”黃金周,中國共接待旅遊者達1.46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0%;七天假期旅遊總收入爲58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5.2%。
據國外研究,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旅遊會成爲必需品。中國旅遊業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前景可觀。
網絡娛樂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娛樂也成爲一個重要的産業。互聯網也在大衆化的影響下蛻化成爲一個在綫娛樂平台,而不僅僅是一個信息交互平台。網絡娛樂主要包括:
網絡遊戲、在綫音樂、在綫電影、網絡電視等。
據有關機構研究,未來五年中國網絡遊戲市場將保持41%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2010年市場銷售額將達到227億元。2005年中國網絡遊戲市場以50.6%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超過40億元。
在綫音樂和電影現在使用的人群龐大,2005年僅在綫影視用戶就達到2100萬人,但是大部分人都是不付費的。中國在綫音樂市場剛剛起步,市場處於導入期。2003年在綫影視規模大約爲5000萬元,2005年達到2億元。2004年中國在綫音樂市場的銷售額爲1.31億元,同比2003年的0.87億元增長了50.57%。2005年市場整頓力度加大,多數在綫音樂服務商在經營模式和業務構成等方面進行調整,增長率同比2004年下降了6.3個百分點,爲44.27%,銷售額爲1.89億。2006年以後中國在綫音樂市場銷售額還將進一步增長,增長率呈現不斷的上昇趨勢。到2008年在綫音樂市場將達到7.78億元。
儘管中國在綫音樂和在綫影視發展速度非常快、市場潜力非常大,但由於版權保護技術、版權本身的複雜性、産業模式和法律制度等諸多問題,造成市場當前規模非常小,與它應該有的市場規模相去甚遠。
來源: 《新青年·權衡》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