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已故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老家。彰化縣現任縣長卓伯源,為國民黨籍。
彰化縣位於台灣中西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台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大肚溪與台中市為界。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屬於彰化平原。而彰化縣也是台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目前彰化縣人口約一百三十萬,預估在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後,將躍升為全台人口最多的縣。
彰化平原是平埔族巴布薩族的社域,明鄭設北路安撫司於半線(彰化),並駐兵開墾。康熙23年(1684年)台灣納入清朝的版圖,福建沿海移民陸續移墾彰化平原。康熙48年(1709年)由士紳施世榜開築施厝圳,歷經10年,至康熙58年(1719年)竣工。由於施厝圳的開築,更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漳、泉的移民大多由鹿港上岸,鹿港成為大陸移民的重要登陸港口。
因彰化縣海岸線昔年有港有埠,便於與大陸福建沿海地區交通,因此早期移民,都先後從彰化地區登陸上岸,開基創業,至今仍流傳著“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成語,就是描述當時台灣省與大陸交通的情況,一“府”即指今日台南市,是當時台灣地區政治與軍事的中心,二“鹿”即指今日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的重鎮,三“艋舺”即指今日台北市萬華地區,則是一內陸河岸的商港碼頭。由於開發歷史久遠,縣內寺廟、古蹟文物豐富,尤以彰化市、鹿港鎮為最,其中鹿港鎮原是本省最著名的文化重鎮,約於四百年前曾盛極一時。
雍正元年(1723年)由於移民愈來愈多,清政府遂於虎尾溪以北,大甲溪以南設置彰化縣,並於半線設縣治。彰化平原由於灌溉溝渠的開發,成為台灣中部的米倉,雍正6年(1728年)於鹿港設置米倉,將米穀運往福建。乾隆49年(1784年)於鹿港設置“正口”(清廷正式設立的港口)與泉州蚶江對渡,成為台灣與大陸通商的第二個官方設立的港口。
日治初期,彰化縣屬台中縣鹿港支廳,後改為彰化支廳。至大正9年(1920)台灣地方官制行政區劃再度調整,實施州、郡、街庄制,彰化縣隸屬台中州。戰後,1945年國民政府劃分為八縣九省轄市及二縣轄市,本縣隸屬台中縣。1950年行政區域調整,以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八卦山以東,西臨台灣海峽,設置彰化縣,現有一市二十五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