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日電/台灣新聞工作者胡鴻仁在新一期兩岸公評網發表文章說,今年聖嬰現象可能減弱,氣象專家說,台灣的颱風可能二至四個,還是要嚴防豪雨和土石流。人民的生命財產如果瞬間就會流逝,那要政府公僕幹什麼呢?回首過去十幾年,兩岸都經歷過嚴重的天災,但在政府和民眾同心協力之下,也能迅速復原,其間流動著兩岸人民諸多善心善意,展現了兩岸從戰爭走向和平的珍貴活力。
文章說,兩岸從不接觸、拒交流,包括民進黨籍的縣市長,無論屬於哪個政黨,還有誰沒去過大陸呢?又有誰反對各種交流合作?而大陸各省書記官員,大抵也都來過,即使走馬看花,也都吹過美麗寶島太平洋的習習涼風,必定也都各有所感。感民所感,才能以民為本地施政,這是無論什麼體制的政權,亙古不變的至理。尤其,政治人物精於用腦計算、機關算盡,卻常常忘記唯有用心感受,才能真切理解何謂眾人之事、何謂民心民意。
這次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首次來台訪問,意義重大,一方面鞏固國共交流的共識,與陳菊見面也打開前沿民進黨的一扇窗口,同時展現了貼近民眾真實生活的交流新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事前也表示願與張志軍會面,雖然大陸還有不同的考量,這回失之交臂,總是善意的開始。
文章說,張志軍是聰明幹練的高層官員,謙虛勤勉的台灣人不會小看他。他這回不見商界大咖,勤抱小孩,看望老人,探訪弱勢、原住民也跟青年人,大陸新娘聊聊,用眼、用耳、用心,樹立大陸高層官員來台訪問的嶄新風格,讓人印象深刻。相信雖然短短幾天,他必定感觸良多,更加心同此感台灣的各種聲音,回去之後,應能有感而發地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其實這些多元的聲音都其來有自,台灣走過的歷史,尤其是甲午戰爭之後,多少辛酸淚,不能也不容盡付東流!
這次張王會,對兩岸互設辦事處、人道探視、區域經貿整合都有更好的結論與共識,如影隨行的小規模抗議,正是民主台灣的保險絲,只要兩岸互動的電流正常,保險絲就不會跳針。雖然抗議中出現灑冥紙、丟水泥漆等不文明的舉動,以致影響張志軍一些既定行程,但總體而言瑕不掩瑜,他此行算相當成功。王、張二人在太陽花學運之後,迅速在台灣又會面,充分彰顯了馬、習兩岸領導人對兩岸和平發展政策方向的鞏固確認和持續推動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