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競爭力論壇供圖。 |
中評社台北11月17日電/台灣競爭力論壇17日於“立法院”群賢樓801室舉行“本土企業與陸資在台合作的戰略方針”研討會,會中針對本土企業與陸資合作的空間、模式等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共同分析、探討。
本次研討會由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秘書長謝明輝擔任主持人,並由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與台灣競爭力論壇經濟表現組召集人朱雲鵬進行引言。與會者包括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台灣競爭力論壇國際戰略組召集人張亞中、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三所所長戴肇洋。
林建甫指出,兩岸產業合作,首重產業鏈結合及技術面合作,使產業鏈更加緊密無障礙。讓台灣可擁有大陸市場,大陸也可吸收台灣技術,並藉由交叉持股及併購加速雙邊整合。政府也應針對陸資來台後貨幣清算機制擬定相關配套措施,及加速審理流程,並考慮未來是否增開投資項目及訂定更明確放寬的陸資認定標準,最後落實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將遊戲規則制定更清楚,達到兩岸互利雙贏。
朱雲鵬表示,未來兩岸產業合作應以發展華人市場品牌為基礎,進而進軍全世界變成世界著名品牌,也希望兩岸其他傳統產業能合作共推品牌。並提到兩岸都是廣泛使用中草藥地區,如果能結合兩岸臨床研究,對於未來合作會有很大發展空間。也鼓勵兩岸合作發展信息通訊業,透過無線網路取代現有的GSM或3G,以華人市場優勢為基礎發展產業、品牌、服務模式,藉此進軍全世界。
戴肇洋建議,藉由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吸引大陸人士來台,可提供陸資企業來台投資獲得實質利益之機會,本土企業也可採取相互入股模式,與陸資旅遊業者共同合作,共享大批陸客來台觀光所衍生的各種利益。但應與中國大陸共同推動完成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使雙方企業相關權益均可獲得明確保障。
馬凱認為,面對陸資來台,應先釐清是要以哪種方式合作,且必需思考陸資來台意圖為何?台灣如何保護本國企業及台灣究竟要如何因應陸資來台所帶來之影響?目前台灣可以做的是對於未來還可以發展的台灣企業找到生存的方法,並幫他們抓住機會,透過政府的整合以整體作戰的方式來提升競爭力。
張亞中指出,從之前陸資來台可充分反應出台灣政府之無效能及無競爭力,由於經濟、政治是習習相關的,但馬政府嘗試著將經濟與政治分離,使得台灣經濟一直受到政治的牽絆,因此在面對陸資來台時毫無招架之力,未來應再尋求改善的方法。
謝明輝表示,本土企業與陸資在台合作,需先思考三個層次的戰略問題,並釐清三種層次之投資比例、速度、規模、類別、經營管理及監督之問題,便可制定合作方針,全力推動陸資在台投資,這三個層次分別為:1.初級的傳統產業(如機械、汽車、紡織、觀光旅遊、文化創意產業),2.中級的高科技產業(信息、面板、DRAM、晶圓代工、生物科技、醫療產業等附加價值產業),3.高級的國防產業(如軍事相關科技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