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26日電/台灣競爭力論壇12月25日於“立法院”紅樓202室舉行“2009國家競爭力總檢討”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林建甫擔任主持人,並由台灣競爭力論壇國際評比組召集人杜震華進行引言。與會者包括台灣綜合研究院代理院長吳再益、環球經濟研究社社長林建山、台灣產經建研社創社理事長洪奇昌、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
林建甫認為,台灣這幾年競爭力的流失非常嚴重。台灣人現在該擔心的應是“沒有機會”,而不是對大陸的各項恐懼。以銀行業而言,可立即於大陸設立分行承做人民幣業務。證券業部分,則爭取獨立券商的設置。建議可先爭取對台灣金融業特別有興趣的開發區,並在其區域之內“先試先行”可能的優惠措施。
杜震華指出,以民眾最熟悉的兩份全球經濟競爭力評比(世界競爭力年報和全球競爭力報告)來看,雖然台灣政府效能經常被視為台灣的“包袱”,但IMD確認為台灣對壓力的反應能力相當不錯。杜震華建議,政府應該以人民的快樂幸福為政策依歸,而非將資源和精力完全投注於有形的物質建設或經濟成長上。
吳再益建議,台灣產業結構必須調整,朝向發展自我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分散出口產品、開發新市場。由於台灣為貿易導向,易受景氣波動的影響,因此應提升台灣總體經濟的穩定性。吳再益認為政府在兩岸經貿正常化的推動上,未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也需針對勞動市場僵固性之問題加以改善,以提高外資來台投資意願。
林建山表示,台灣可借鏡國際先進國家經驗作法,朝以下四大面向發展。一.更積極建置有魅力、具有競爭力的全球化貿易體制(global trade regime)以發揮更大的全球行銷能量。二.徹底檢討公司稅制以激勵本國創新能量。三.推動國際社區或社群的新研發夥伴“國家”。四.數位化經濟與知識化經濟(或智慧化)的加速推進。
洪奇昌認為,提昇台灣在全球的競爭力,可以從經濟結構及產業政策檢討。建議政府應勇敢地進行基本面、強有力的改革與創新,不僅提出正確的產業政策、更要切實執行。服務業價值提升以及打造自有品牌,都是值得政府思考的方向,也是台灣強身保健、永續發展之道。
殷乃平指出,從IMD及WEF評比可看出,台灣金融業由於政府過度管制,因此已不再具有競爭力,而未來台灣經濟結構將從製造業移轉成服務業。台灣現應面對的問題,應是想辦法作全面性的調整及改革,來改善現行的經濟結構,並提升行政效率,而不是只一味的討論政府等敏感問題。
馬凱指出台灣要提升競爭力,首要改善總體經濟,台灣景氣之所以衰退,主要歸因於政府過度扭曲的產業政策。馬凱認為政府不該只把重心放在高科技產業,更應該在即將簽署ECFA的同時,有計劃扶持台灣傳統產業、中小企業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