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衝突的硝煙正慢慢散去,但國際社會的神經並未因此鬆弛: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真的能保障黎以間脆弱的和平嗎?8月22日將至,伊朗是否還將強硬拒絕關於其核問題的安理會第1696號決議?果真如此,美國又將作何反應?
日前,美國資深記者、普利策獎得主西蒙•赫什發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明確指出黎以衝突與可能展開的美國對伊朗軍事行動之間的關係。赫什動用自己在美國和以色列情報界的關係,調查得知在黎以7月12日爆發衝突之前,以色列政府早已擬定打擊黎巴嫩真主黨的行動計劃,而美國政府也深度介入該計劃並意在伊朗。
回頭來看,這場事發于兩名士兵被綁架並由以色列迅速擴大的黎以衝突,確有蹊蹺之處。衝突伊始,美國總統布希就“追根究底地”將矛頭指向“黎巴嫩真主黨及其支持者伊朗和敘利亞”,稱它們為中東局勢不穩的“根源”。接下來,美國國務卿賴斯不慌不忙地抵達以色列著手“調停”,引發國際輿論對美國不急於向以色列施壓的批評。
或許可以就此推斷,美國放手讓以色列進攻黎真主黨,實際上是為攻打伊朗作戰略上和戰術上的準備:從戰略上,若攻打伊朗,以色列勢必成為伊朗的報復目標,受伊朗支援、蟄伏在身邊的黎真主黨武裝將構成對以色列安全的最大威脅,因此以方藉口士兵失蹤對真主黨武裝進行大規模打擊,可減少美國攻打伊朗時的掣肘;從戰術上,真主黨在黎南部擁有堅固的地下導彈存儲庫和指揮所等,以色列對真主黨武裝的此番空襲可看作是美國空襲伊朗地下核設施的“演習”,積累實戰經驗,增加成功概率。
據赫什透露,今年早春,美、以空軍高級官員已經開始就毀滅性打擊伊朗核設施擬訂戰爭方案。在打擊伊朗之前,先打擊黎真主黨對美以來說是“兩全其美”之舉:以色列可早日除去心頭大患;美國則通過以色列經驗來檢驗空襲方案的有效性。美方官員甚至催促以方,要動手就早動手,好為美國留出時間來評估對伊朗的空襲方案,因為布希在任時日無多。總之,美以將這場衝突視為“一場會帶來諸多好處的廉價戰爭”。
然而,儘管黎以衝突如願爆發,但結果卻很難令美以“如意”。真主黨“內功”深厚,出人意料;戰爭推進艱難,出人意料;真主黨“人氣”在阿拉伯世界急升,出人意料;以色列因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而招致國際社會嚴厲批評,又是出人意料。這也許恰恰是對美國進攻伊朗的警告:“弱者”往往不弱,“強者”往往理虧。但是,美國政府內某些鷹派也可能一如既往地得出“正面”結論,稱讚以色列的“成功”經驗,增強打擊伊朗的“信心”。
在進攻伊朗問題上,美國不得不考慮如下因素:美國經濟能否承受超出想像的高油價?一旦戰爭爆發,伊朗幾乎肯定會祭起“石油武器”。美國民眾能否承受超出想像的士兵傷亡?空襲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最終還是要依賴地面部隊來投入戰鬥。伊拉克戰局會否因此更加混亂?據報導,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已經明確表露“不想再打一場戰爭”。
有報道稱,伊朗早就預料到以色列會進攻真主黨,並為美國可能發動的空襲進行軍事準備。有人預測,中東地區真正的危機將隨著伊朗最終拒絕安理會第1696號決議而在8月底來臨。黎以衝突剛剛宣告暫停,難道這只是另一場戰爭的前奏?(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