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說,台灣經續會開得真是時候,卻也真不是時候。真是時候,因為台灣面臨的經濟局勢,在變動的關鍵點上,的確需要在大格局大方向思考上,進行階段性的重整。而且剛好就在經續會開會的前後,中東爆發了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威脅,以色列軍隊正式開入黎巴嫩掃蕩真主黨,每天都有新的變化,也就每天都有新的危機。
最大的危機,不在中東,而在全球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地經濟連帶連鎖,誰都無法自外於國際變動,尤其中東一有事,馬上就反映在油價上,三年前伊拉克戰爭造成的油價上漲效應,至今還沒消散,又有了新的理由讓油價再朝歷史新高邁進。油價上漲,不只增加產業成本,更破壞資本主義市場運作不可或缺的未來信心,長期計畫、長期投資乃至長期契約都將因而停癒A損失傷害無從估量。
社論指出,經續會可以討論、應該討論的,就是在新的不確定性預期中,台灣經濟如何因應。要降低包括油價因素在內,國際動亂帶來的破壞,必然的一個思考,是如何取得調節槓桿。槓桿力量從哪裡來?從產業的多樣化、分散化來,也要從取得可靠而且廣大的產銷腹地中獲得。
社論說,偏偏在考慮擴大台灣經濟腹地上,看到了經續會的限制。先入為主在兩岸議題上瞻F緊縮框架,陳唐山預先嗆聲說陳水扁不會接受兩岸經濟關係的開放立場,再加上實際執行經濟政策的“行政院”經濟部,不拚經濟卻努力拚治安,層層疊疊的因素,誰還能對“經續會”有所期待?
社論指出,如果一般時刻來開會,經續會還可以行禮如儀做些不痛不癢的決議,假裝發揮什麼作用。偏偏在這個時候開經續會,就明白凸顯了經續會的無力。而一個無力對經濟政策進行“對的思考”的會議,只能是個無聊的會議。看看過去幾次類似大型經濟決策會議在媒體上受到的重視,再對比這次經續會,尤其問問一般民眾多少人知道經續會是什麼,一般商界對經續會有何期待,唉,從鳥籠中看世界的會議,不管取了什麼冠冕堂皇的名字,對不起,經續會除了無聊,還是無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