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題為“美副國務卿撞牆論 終結了阿扁舞姿”的社論說,陳水扁的“興揚之旅”,製造了不少的意外,掀起了“專供內銷”的波瀾;然而,到頭來卻落得1場“撞牆”效應。美國國務院第2號人物副國務卿佐利克,10日在眾議院的談話,不僅“終結”了陳水扁透過“過境外交”套取個人政治資本的企圖,更明確地重申美國支持“一個中國”的立場不變,而且直說”台獨意謂戰爭
”。
社論指出,美國支持“一中”,但反對台海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也就是:中國大陸不動武力,台灣不搞獨立。這是自1979年美國承認中國大陸火之後,台海地區20多年來維持相當穩定局面的關鍵之一。但美國這種中間仲裁者的身分,近年來越來越向北京傾斜,越來越和台北疏遠。
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非片言可盡,但陳水扁念念不忘的台獨構想和種種試探,才是逼得美方不得不直接了當“挑開簾子說亮話”,不再有外交言辭的起承轉合,意在言外,不容任何附會和曲解。
社論表示,佐利克一如過去美方領導人慣用的說法,要在台海問題上“保持平衡”,支持台灣,同時“不要鼓勵那些試圖讓台灣走向獨立的人”。台獨就是片面改變現狀,極可能把美國拖下水的戰爭。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他指明了陳水扁沒有“說話算數”,所謂浸蝕、敲石頭,都是形容陳水扁轉彎磨角把台獨端出來。違背了先前的承諾,誠信發生問題。此次過境之所以過不成,真正底牌就是美國對陳水扁玩“終統”的戲法礙難接受,所以才只同意到阿拉斯加加油。這樣明顯的“不悅”。很坦白說,陳水扁無論是去或不去,都沒有甚麼尊嚴可言。
社論指出,佐利克竟不隱諱指責陳水扁“強行進逼底線”,食言而肥,別有所圖,都已經毫不留情面;論及台灣不斷挑戰美國的政策,佐利克說,“我認為台灣一直在撞牆”。用中文也可說“碰壁”,撞牆的結果是徒然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仍無法前進寸步。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對比,已經失去了先前的相對優勢;陳水扁當政5、6年間,更一步步沉淪向絕對劣勢。經濟發展本來是台灣的強項,到今天已無從相提並論。政治民主本來已是台灣的王牌,但搞台獨搞得內外交煎,不但和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連原本是善意仲裁人的美國,也把陳水扁看作是“麻煩製造者”,今後的外交怎麼辦下去?
陳水扁團隊透露,美方承諾,這次過境外交橫生枝節,不會成為1個“先例”。下次陳水扁“走出去”,免不得還會要求過境。屆時美方可能回應,“既然貴方認為阿拉斯加不夠尊嚴,也談不上舒適和方便,那就是請再飛到阿布達比、利比亞或印尼去過境吧”。把過境看得天大地大的陳水扁團隊,將何以自解?這豈不是如俗話所說,“砂鍋裏搗蒜泥,砸鍋到底”了嗎?
社論認為,或謂陳水扁還是很明白利害的。他雖毅然決然來往都堅持不經過阿拉斯加,但他在哥斯達利加首都與布什夫人握手致意,十分“主動積極”。這場表演,正是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有人冒犯了陳水扁,走走阿珍的門路便可盡釋前嫌。美國的第一夫人是否也有這樣的功力呢?陳水扁前後矛盾、表裏不一的行徑,暴露出1個反覆無常的頑童性格。
社論最後指出,綠營人士抨擊佐利克,“他講的話簡直像中國發言人”,可見到陳水扁打擊之重,連一向支持陳水扁的眾議員譚葵多,今後也要“更加仔細”檢視陳水扁談話的內容。佐利克的快言快語,對陳水扁和台獨舞姿,發生了終結的作用。陳水扁12日回抵台灣,還大言不慚地說,未過境美國,無損對美友好,到底如何,就只有等待事實的驗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