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光春說,中部崛起,大局已定;中原崛起,正逢其時。 |
中評社香港4月12日電/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在不少場合提到,“發展是硬道理,是永恆的主題。對河南來說,最重要的是努力探索落實科學發展觀,自強不息,加快發展,以發展贏得尊重,以發展造福人民,以發展促進崛起。”
改革開放以來,影響河南發展的深層原因和癥結始終是思想觀念上的障礙。上世紀90年代初,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地處內陸的河南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思想解放大討論,使河南廣大幹部群眾振奮了精神,理清了發展思路。繼而,河南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我國東部產業向內地轉移加快的歷史機遇,又提出了“東引西進”戰略,對外開放的程度顯著提升。
近年來,特別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號角吹響後,河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中原崛起,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在較短時間內,把一個人口多、底子薄、起點低的內陸農業大省建設成為經濟大省的發展路子。
據人民日報報道,河南和全國一樣,儘管在經濟社會各個方面發展迅速,但要實現全面小康依然任重道遠,面臨諸多困難。徐光春說,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全部工作,要圍繞‘農業先進、工業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的目標全面謀劃、積極推進。
實現中原崛起是河南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提出的奮鬥目標。徐光春介紹說,為探尋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路子,省委、省政府領導深入鄉村、企業、社區,開展調查研究,找到了制約河南發展的瓶頸,找到了實現發展的突破口,理出了符合省情的發展思路。
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強力推進工業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換代升級,推動資源大省向產業大省轉變;加快城鎮化步伐,推進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在重點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設的同時,促進沿邊各市開放開發,努力形成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在鞏固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用發展工業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發展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堅持“科教興豫”、“人才強省”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把推動自主創新擺在全部工作的突出位置,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舉措;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通過減少農民來富裕農民;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省。
徐光春表示,實踐已經和正在證明,我們提出的發展方略,符合河南省情,抓住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河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道路,並演繹出許多極具借鑒價值的寶貴經驗。
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努力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
去年8月,胡錦濤總書記到河南考察工作時,明確要求河南“十一五”時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區前列。徐光春認為,這是胡總書記從全國區域協調發展和促進中部崛起的大局出發給我們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
承前啟後的“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交匯點上,戰略機遇不期而至;關節點上,中部崛起任重勢緊。當此之時,作為“中部之中”的河南,又迎來一場“大考”――既要推進中原城市群發展,又要以壯大經濟實力、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要任務,以“三化”為主要途徑促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既要堅持又快又好發展,又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促進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我們在競爭中的優勢還不很明顯。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稍有懈怠,就會標兵更遠、追兵更近。”如何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徐光春說,“最重要的是要迅速把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抓住國家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機遇,從實際出發,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抓住主要矛盾,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求真務實,真抓實幹,這是實現中原崛起、努力走在促進中部崛起的前列的重要保證。徐光春說:“我們要靜下心來,真正把精力用到重實幹、求實效上。實踐證明,一個地方能否有大的發展,關鍵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關鍵在領導幹部是不是把精力用到思改革、謀發展上。我們要發揚‘嚴、細、深、實’的工作作風,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不求數字政績,認真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難點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使各項工作著眼點高、著重點准、著落點實,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群眾檢驗的業績,奮力實現中原崛起。”
徐光春說,中部崛起,大局已定;中原崛起,正逢其時。河南,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上,9700萬中原兒女正在謀求更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