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上癮”,這就是中國人力資源對下一步經濟發展的瓶頸 |
中評社香港4月15日電/美國人有句俗話:“上帝是公平的。”如果將這一公平原則應用到國家的優勢上,西方國家有法制和技術優勢,中東國家有最多的石油資源,中國則有豐富的人力資源。
東方早報文章評論說,毋庸置疑,當今的中國正是充分藉助廉價的人力資源打造出以製造業爲主體的中國經濟。但在用“中國製造”使中國崛起後,中國如何發揮人力優勢也已進入瓶頸階段。中國所面臨人力資源的瓶頸,幷非如許多發達國家那樣的人力短缺,或者如一些發展中國家那樣的人力文化、科技素質不高,如果可以借用美國總統布什稱美國人對石油“上癮”的說法,也可以講,中國經濟發展對中國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上癮”,這就是中國人力資源對下一步經濟發展的瓶頸。當然,豐富的廉價勞動力幷不等於在短期內會限制中國經濟的發展,但考慮到中國的社會和經濟形勢下,以及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目標,中國廉價勞動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成爲經濟發展的瓶頸。
首先,中國人尤其中國農民工的低人力成本是造成貧富差距問題的主要原因,這不僅影響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提高中國低收入階層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提高中國的人力資源的價格。第二,由於長期“享受”低成本的人力資源,中國企業缺乏創新精神,也難有向高附加值行業發展的動力。第三,中國人力的廉價削弱民衆的購買能力,繼而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同時“中國製造”所帶來的貿易外匯儲備却爲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民衆提供低利率的“貸款”,近年來美國的低利率房屋貸款就直接得益于中國對巨額債務的持有。
但需要指出的是,提高中國的人力資源的價格幷不等於要失去“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尤其是將來的10年甚至20年里,中國不僅不能讓出“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而且要必須保持和加强這樣的地位,幷繼續向高附加值的製造業發展。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的幾億勞動力不會都去從事軟件開發等服務行業,也沒有另一個經濟體能接過這樣的製造任務。因此,在既不失去“中國製造”的優勢,又能提高中國人勞動收入的前提下,中國經濟可以調整成本結構,幷增加高附加值的産業。
中國應該在降低供應鏈以及行政成本上加大力度。美國《福布斯》雜誌專欄作家羅伯特·馬龍指出,按美國AMR集團的調查研究,中國在交通運輸等供應鏈上的花費佔國民生産總值的21%,美國却爲8.6%;2004年的中國行政開支佔14%,美國却佔3.9%。由此可見,在交通運輸和行政效率上中國效率不高,這也同時是中國向交通運輸和行政開支上要效益的潜力。
如果在交通運輸和行政開支這兩方面能有所改進,“中國製造”將有更大的競爭力,中國能用更多的資金搞研發、打造品牌,人力的成本也就有希望提高,當然不一定是通過政府對工資的確定,而是通過中國企業效率的提高。
按照“梯子的理論”,全球的經濟體形成了一架梯子,從下往上附加值不斷增加,發達國家從事的産業比如軟件、制藥、航空等是在上端,發展中國家從事的製造業等在下面。同樣的理論完全可以應用到中國經濟發展,即中國的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也是在一架梯子之上,目標就是中國經濟作爲整體在梯子上向上攀昇,逐漸地,上面的台階上的高附加值産業要不斷增加,下面的台階和基礎也要牢靠,而這架梯子運行正常的關鍵就是中國許多産業戰略西移所要求的交通運輸等供應鏈效率,這不是簡單的建設幾萬公里公路就成的。
要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幷减少行政開支,更需要制度的改革,這就要求中國在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上加大力度的改革。多建公路、鐵路、用軟件系統優化供應鏈、應用先進的管理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但根本上是一個體制的問題。現在的體制不僅爲一年耗掉9000億公款創造了條件,而且政府機構臃腫是提高供應鏈效率的最大的障礙
美國要戒掉石油之癮,談何容易,美國的經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石油能源之上。同樣的,中國的大半個經濟也是以廉價的人力爲基礎,要讓人力貴起來,對中國經濟的挑戰實在是太大,但這是中國必須突破的瓶頸,因爲永遠躺在廉價人力之上的國家是不能成爲真正的經濟强大、民衆富裕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