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晚:治安,是為蘇貞昌拚,還是為百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4 16:45:00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不久前,蘇貞昌發下豪語,拚了烏紗帽要改善治安,說半年內若民眾主觀感受治安沒變好,就下台並永遠退出政壇。

  聯合晚報今天社論指出,以蘇貞昌「衝衝衝」的個性,以及最近接連召開警察局長會議和縣市長會議的積極動作來看,蘇貞昌拚治安的決心不會有人懷疑。問題就在「民眾的主觀感受」。的確,姑且不論各種和治安有關的統計數據可靠度如何,如果各種「客觀的」統計數據顯示治安改善,而民眾主觀感覺治安沒變好,那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民眾要的是「心安」,如果主觀上認為治安不好,民眾生活就不會心安。所以,用民眾的主觀感受來判定治安變好或變壞,確實有意義。

  要怎樣知道民眾的主觀感受呢?這問題就大了。民意調查,大概是能想到的比較好的方法。可是,民意調查本身也問題不少。誰做的民意調查?如何調查?問卷如何設計?問卷題目的順序如何?這些都充滿爭議和玄機。譬如,針對今年一到三月,警政署內部的民調,對治安感到滿意的民眾高達六成。而「國策院」和世新大學的調查,則分別只有一成五和二成三滿意,六成民眾則對拚治安感到悲觀。

  怎麼會這麼大落差呢?原來,是問卷題目的設計不同。警政署的民調要受訪者針對自己鄉鎮市的治安情況進行回答,而「國策院」和世新大學民調的受訪者則是根據整體印象作答。兩種調查方法各有道理,也各有各的問題。但到底哪個調查能夠代表「民眾的主觀感受」呢?何況,還會有媒體以及其他機構做的調查呢?

  警政署說,媒體報導會影響民眾對治安好壞的認知,一段時間內連續發生重大刑案,更影響民意調查的結果,這固然有道理,但是,又有多少民眾是先去看政府統計數據,然後再決定自己對治安的「主觀感受」是好是壞呢?

  社論說,現在問題來了,若「民眾對治安的主觀感受」根本沒辦法定義,那蘇貞昌的宣示不是等於空話嗎?半年後,蘇貞昌當然不會因為某個媒體做的民調而下台,但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蘇貞昌引了一個有利的民調數據,然後宣稱治安變好,於是不需下台。治安,是為蘇貞昌拚,還是為百姓?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