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馬英九的兩岸觀與○八契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6 16:55:35  


  中評社訊╱題:馬英九的兩岸觀與○八契機 盧卡爾(香港),美國律師

  .「省籍命定論」究竟是否馬英九的罩門?
  .為何說馬英九的兩岸觀關係○八大選?
  .北京如何包容、因應馬英九的思維?

  馬英九憑政治魅力果足令他高票當選國民黨主席,爾後儘管大小障礙還不少,他之接踵成為泛藍新「共主」應是指日可待之事。目標無他,在這次選前選後,他都矢言要在○八年將為泛藍奪回執政大權,支持他的絕大多數黨員們毋寧都也有此期望。

  但這同時泛藍內都卻有種頗流行的異見,認為馬作為外省子弟乃其罩門所在,因而不看好其於○八年的機會。持此近乎是「省籍命定論」有知名論述者如李敖、王作榮、朱高正等。

  孰是孰非?究竟馬的省籍是不是他於○八年終極勝敗的關鍵?可以肯定的是在最易受到省籍因素投射的兩岸統獨有關問題上,馬英九選定的立場至少必須獲得本省籍中間選民中之近半數的認受,他才有成功的機會。確然,馬英九坐主席一位之後,他的兩岸路線思維也勢必受到各方更廣泛和嚴格的檢驗。

  馬英九從政已久,他過去涉及兩岸關係的言行固為可查,他緊接未來在這方面的可能論述亦是有蹟可循,這可從他個人特色、台灣島內和大陸對岸三環節論之。

  個人特色

  馬出自兩蔣時代的國民黨忠貞幹部之家,自幼庭訓,及長又曾貼身輔佐蔣經國,故論「根正苗藍」當是無人可出其右,他之有「大中國意識」亦乃極自然的現象。但恰正在他從政生涯期間,台灣邁向「本土化」之趨勢無可逆轉,他胸懷「大中國意識」卻能穩而不發正是他這麼多年來有以自持之道;同樣是泛藍的新黨人士卻被泡沫化,可為對比。宋楚瑜這方面和馬的情形雖相似,但二人在性格作風、公共形象和世代際遇等多方面則大相迥異,故宋終未得志的經歷於馬並無必然適用性。

  馬之所以能如此,有賴於其一向柔軟的身段,以及歸根「跟大隊」的基本作風。可預期他主導下的兩岸路線必將是在島內外皆為四平八穩,不走偏鋒。然馬建構其兩岸路線必須首先面對台灣島內的統獨光譜現實,之後才能顧及大陸對台展出的態勢,此其亦有「台灣優先」之所謂。難得馬英九雖因省籍而「似統」、但又能止於「非統」之作為,長期得能不落獨派太多把柄,可見省籍必僨事。

  有謂馬英九因其外省背景,更不敢在兩岸關係上有所作為,以免被「抹紅」,這實在「省籍命定論」的另一提法,有其觀察上之盲點。

  第一,馬英九不時展現的「民主反共」的言行,多少可中和「抹紅」之作用,省籍成見非不可克服。第二,改善兩岸關係是任何台灣當政者都無可規避的首務之一,特別是在爭取中間選民人心的競賽中,這是最大的題材。可否善交大陸,在台灣是一種如孟子所謂「能不能」而非「為不為」之事。職是之故,馬英九若有機會能在大多數台人可以接受的條件之下改善兩岸關係,焉有祗因他本人的外省背景而躊躇不前之理?○八年大選一役中,馬英九一方能否挾有優勢,實繫於他能否營造一種前景,讓台灣佔大多數的中間選民信其較對手更能有改善兩岸關係的能耐。台灣由本土派所謂之「民主之父」李及「台灣之子」扁連續主政廿年之後,兩岸的正式關係明顯是不進反退,中間選民們也更欠理由堅持省籍情結,馬經過調適後的外省籍貫反可被視為是一種新契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