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台灣競爭力急速下跌 政府要給個說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3 11:05:52  


  中評社香港5月13日電/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日前公布年度的「全球競爭力評比報告」,台灣的總排名由第十一名驟降為十八名,大陸則一舉上升十二名,排名十九名,緊跟在台灣之後。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認為,對於正在慶賀陳水扁「過境外交」的執政黨與相關官員而言,這應該是個需要深自警惕的響訊。

  在這分報告中的四大評比項目與廿個次項目中,除了技術及科學基礎建設外,台灣的排名全面退步。最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政府效能」從十九名退到廿四名,相形之下,大陸的「政府效能」卻進步到十七名,已經優於台灣政府的表現。
    
  社論指出,更令人心驚的是以意見調查方式評比細項中,台灣的政治不穩定風險、政府政策方向一致性及社會凝聚等,是政府施政要務的三個項目上,在六十一個被評比的經濟體中,排名是五十八名,這已經算是倒數了! 
    
  至於台灣表現最佳的項目,科技項目仍能維持一定的優勢與競爭力,如專利權生產力居世界第一、寬頻成本第三、高科技產品出口比例與高等教育都居第五。而這些項目,都是必須長期投資才能有成果者,也是台灣累積多年的重要資產。但這些項目的優異表現,仍不敵政府在政治、政策、甚至治理上的拙劣表現,而讓台灣的整體排名整個被往下拉。 
    
  社論說,如果再深入分析這分競爭力報告的形成過程,其主要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屬於「硬資料」,即各國的經濟、社會數據指標;另外一部分則是透過對台灣的外商與大型企業所作的問卷調查,兩者綜合而成最後的報告。在硬資料部分,這兩年台灣的經濟數據並未出現大幅且明顯的落差,大致上屬持平,因此影響不大。但在問卷調查方面,外商與企業對台灣競爭力的評語卻較以往明顯偏向負面。 
    
  IMD的問卷調查通常在每年第一季時進行,回想台灣這一階段發生過什麼事?政局紛擾不斷、弊案頻傳、內閣更動、兩岸關係緊縮、終統論造成台美關係問題……,而這一長串的紛擾動盪,怎麼不會對經濟發展、企業投資,造成負面的影響!只要看看經濟部每年對廠商作的投資問題調查,政治紛擾與政策的不穩定,已名列投資問題之首,就知道這些所謂的「非經濟因素」,可能對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造成的負面影響。 
    
  國際上有各種不同的競爭力報告,有些針對個別產業競爭力作比較、有些則是針對整個經濟體的競爭力作評比,更有只是針對經濟體自由度作評比者。平心而論,這些報告良莠不齊,評鑑結果往往差距甚多。例如,同樣著名的世界經濟論壇對全球各國競爭力的評比結果,台灣幾乎都在前五名,名次還超越新加坡,  香港則更排在廿多名之外;但在IMD的評比中,台灣多徘徊在十五名上下,香港、新加坡則常年居於前五名。因此,我們也確實不必把一分國外機構所作的競爭力報告,當作聖經一般供奉。 
    
  但以此鞭策自我、坦然檢討本身的問題,總是一個正確的態度吧?更何況,這分台灣排名大幅倒退的結論,與當前民間的認知其實是相去不遠的。過去幾年,當台灣的競爭力排名提升時,上至陳水扁、下至財經官員,不是總喜歡拿此來說嘴,指責那些批評台灣經濟表現者是在「唱衰台灣」嗎?而碰上排名大幅下跌,大陸則排名躍升的情況時,怎麼不見官員們說話?是否也該給個說法呢? 
    
  十年前,台灣官員開始重視IMD的競爭力評比報告,原因就是當時台灣的排名不佳。記得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連戰曾立即下令檢討改進,甚至也邀請當年紅極一時的競爭力大師波特前來演講。撇開當時這些作為是否有效果不談,至少那時節的「舊官僚」,還相當正視國外對台灣競爭力的負評,也願意坦然面對與檢討,也算是知恥近乎勇。但如今呢?拚經濟拚到競爭力異乎尋常的下跌,相關官員好像連個起碼的說法都沒有,不太對勁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