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新京城》今天發表評論文章說,鐵道部透露,今年春運期間各類旅客列車一律不再實行票價上浮。至此,一度沸沸揚揚的“春運票價之爭”塵埃落定。鐵道部門著眼大眾民生,積極回應民意,回歸公共服務,贏得了不少贊許之聲。
對於國人來說,過年幾乎是回家團圓的代名詞。節前節後,鐘擺式的鐵路客流,維繫著億萬國人的家庭重聚,慰藉著過去一年異鄉謀生的辛勞。
然而回顧過往,近年來春運列車票價上浮,一度成為春節前必起的公共爭議。
文章說,從道理上講,春運期間,有關方面自然應當出於履行公共職能的使命,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動員力量,盡可能提供充足的客運服務。否則,鐵路那頭,親人望眼欲穿;鐵路這頭,不僅一票難求,票價還要漲,更何況列車的服務品質已因客運高峰而實際下降,無怪乎人們對此怨言叢生了。
此番春運票價不漲,首功自然當推主事者的鐵道部門,能夠立足公共職能,吸納民意之後勇於自我調整。然而,也不能忘記那些為此不懈努力的“吹哨者”們。從喬占祥律師首訴“春運票價上浮”案,到後來的法律碩士郝勁松對鐵道部門諸多做法的質疑,以及通過各種管道為此鼓與呼的民眾,在這件直接關乎你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中,形成了廣泛而有效的公眾參與,最終推動鐵道部門痛下決心,在春運期間保持正常的票價。其結果不僅惠及億萬旅客,也緩解了鐵道部門在春節前本已緊繃的公共壓力,推動了其行業內部建設和自身工作的改進,實屬可喜的雙贏結果。
卸去了春運票價上浮的輿論壓力,相信鐵道部門將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春運服務中。其實,公眾對於鐵路春運服務的期待,不止於票價上浮這一個環節。春運期間一票難求,有人解釋說是由於需求過多所致,這當然是事實。不過,人們也不難能看到另外的事實:對於某些與鐵路部門有特殊利益關係的人來說,似乎不必辛苦排隊,卻能輕鬆購買車票;硬座車廂內,有人安然穩坐,也有人擠在過道中雙腿酸腫。
文章指出,思鄉心切,人流如潮,想來辛苦一站到家倒也無妨,然而彼此待遇迥異的客運服務,卻支付了相同的票價。有人解釋說是因為無論坐著還是站著,乘客體重並沒有改變。然而根據法律規定與生活常識,以人身為服務物件的客運計價標準,豈能像貨運那樣以重量為依據?
還有,北京昌平區一位公民在列車上的一餐便飯,繳費幾十元,他上書鐵道部領導後,多收部分即被退回。看來列車備餐成本實際並非如此高昂。然而一人如願,卻是“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更大的改革顯然需要進一步推行。
再者,春運以及其他公共節日的票價能否制度性地維持穩定?能否建立完善的調價程式和規則?諸如此類的爭議話題,如果懸而未決,人們春運途中的煩心之憂,恐怕還不能完全消釋。
文章表示,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是每個公民共用的家園。解決家園中不盡如人意的瑕疵之處,有待大家一起努力。這既需要公共部門繼續秉持開放和理性態度,廣納民智,從善如流,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負責任的參與。此輪春運票價爭議中,經過公共部門與公眾參與的良性互動,實現了春運票價不漲的民間期盼,這足以提升人們對於公共部門勇於自我調整的信心,相信也會極好地鼓勵公眾參與的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