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面對金門的岸上耸立“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標語牌。 |
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福建省臺灣研究會副研究員黃國棟在即將出版的2月號《中國評論》撰文,談金門縣長倡議成立“金廈和平特區” 的緣由。
金門縣長李炷烽去年11月6日曾提出規劃在金門設立 “一國兩制試驗區”,成立“金廈和平特區”。文章認爲,這絕非突發奇想,是在經過多年的深思熟慮和實踐摸索基礎上,整合以往規劃提出的大膽設想,其核心思想就是依託廈門,推動金門經濟繁榮,為民眾帶來和平與發展。
首先是為長期停滯不前的金門社會經濟尋找出路。由於民進黨當局執政無能,不僅島內經濟萎靡不振,金門經濟更是止步不前。既然寄託當局無望,金門只能把發展經濟、推動建設的希望放在廈門身上。
其次、成立“金廈和平特區”是金門民眾的共同呼聲。近年,廈門與金門各方面的交流合作發展十分迅速。“小三通”開放後,民眾往來極為便利,不少金門民眾看好廈門的發展前景,紛紛到廈門開辦企業,購房置產。由於從交流交往中受益匪淺,發展兩岸關係、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更成為金門民眾的共同心聲。
再次,期待建立“金廈和平特區”為金門帶來和平希望與心理安全。除了依託廈門發展經濟外,李炷烽提出“金廈和平特區”的目的,還希望借此推動兩岸和平、擺脫戰爭陰霾。對和平的珍惜,使金門民眾非常擔心“台獨”引發戰爭,對民進党的“正名”、“公投”、‘“制憲”等“台獨”主張深惡痛絕。除了堅決反對“台獨”外,金門也希望發揮特殊的地理位置,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文章指出,“金廈和平特區”的提出,深刻反映了金門民眾要和平、求發展的迫切心態,也體現了金門民眾要求發展兩岸關係、實現祖國統一的良好願望。只不過,在民進黨當局沉迷“台獨”癡夢難以自拔、藍綠陣營深陷對抗泥沼的狀況下,要想實現“金廈和平特區”的構想,恐怕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