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學術造假傷害民族創新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6 12:13:17  


  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新京報今日社論說,教育部新聞發言人昨天透露,已經成立了學風建設委員會,緊盯高校學術造假。而就在幾天前,在中國科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表示,中國進入了一個必須依靠自主創新,依靠科技進步,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科技工作者因此肩負著艱巨任務和使命。應該說,這是糾正目前“學術造假”的重要契機。

  曾幾何時,“科學家”、“學者”等令人敬畏的字眼已經被頻頻曝光的“抄襲醜聞”褻瀆。
  
  如新華社評論日前指出,一些科研造假事件發生後,科技工作者的整體形象受到一定的影響。
  
  社論說,不可否認,我們目前正面臨一場“學術危機”。這不僅是一場有關社會誠信的“學術危機”,它更是一場涉及到中國長遠發展與創新能力培育的危機。有鑒於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學術共同體的健康成長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什麼是學者的使命與榮耀?那些“以思考為業者”應該如何擔當國家與社會的命運?對此,德國哲學家費希特在《論學者的使命》一文中有很好的論述。在費希特看來,每個階層都值得我們尊敬;給予個人以榮譽的不是階層本身,而是很好地堅守階層的崗位;每個階層只有忠於職守,完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才能受到更大的尊敬。而那些“被體面地視為學者階層”的人,理應為社會服務,應當把自己獲得的知識真正用於造福社會。
  
  通常,人們以“不學無術”來形容那些“因為不學習研究、又無本領”的人。令人遺憾的是,今日中國學術界同樣充斥著一些“不學無術”之徒———由於不踏踏實實搞研究,因此在學術上毫無建樹。
  
  然而,“抄襲是抄襲者的通行證”,正是這些“偽學者”,通過各種“偽學術行為”,將本應堅守社會理性與良知的學林淪為個人跑馬圈地的名利場。
  
  不難理解的是,那些“以思考為業”的學者為了一時名利之需而去抄襲他人成果愚弄社會,不僅意味著抄襲者自損人格,更意味著他對自己、對社會雙重背叛。
  
  從個體角度而言,人人都應該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如愛德華.洛克所說,“大腦是我們區別於動物的惟一武器”。然而,如果我們在某些問題上放棄自己思考的權利,這無疑是對自己的背叛。
  
  從社會角度而言,任何人的自主思考都是社會理性的一部分,當一個人人云亦云,拿著別人的學術成果招搖撞騙時,同樣是對社會的背叛。
  
  在此意義上,我們有理由說,學術造假的惡果不僅在於它使一個國家因缺乏創新能力而失去持續進步的動力,更在於它於不知不覺中以虛假的學術繁榮將毫無戒心的社會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社論指出,令人欣慰的是,儘管目前浮躁之風日盛,但是仍然有許多致力於科學研究與文化創作的人,他們甘於寂寞,終日忙於探尋真理與社會生活的改造,忠誠于“道義與文章”,成為中國進步的重要源泉。
  
  我們相信,只有真學術,才能真正促進中國進步與社會理性的成長;只有真學術,才能真正照見歷史,滋養現在,服務未來。為了這個夢想得以實現,我們必須敢於挑戰當下的“學術危機”,務求標本兼治。因為我們持此信念———只有真知識方可以改變國家命運。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不學無術”的民族沒有前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