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評:鐵礦石談判的利弊隨想與應對之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3 06:14:50  


對於中國的鋼企而言,最大的問題是未來鋼鐵市場的走向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評論員 商弈)6月20日,等待已久的中外鐵礦石談判塵埃落定:代表中國鋼鐵企業出任談判者的寶鋼宣佈與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BHP)達成2006年度鐵礦石價格協議,粉礦和塊礦價格在2005年基礎上上漲19%。這個結果意味著中國鋼企謀求的鐵礦石“中國價格”幷沒有出現。

  事實上,在5月15日德國的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與巴西的淡水河谷礦業公司達成針對性很强的精粉礦和塊礦價提價19%,而球團礦降價3%的價格協議時,就已經宣告了2006年度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終局。而多抗了一個來月的中國談判者不過是顯示了自己的不滿與斗志猶存。

  筆者一直都在饒有興致地關注這場曠日持久的鐵礦石談判。因爲這是中國鋼鐵企業出任主要談判者角色的首度表演,也是驗證經濟學基本定理“需求决定價格”與商業行規“大買家擁有話語權”之間的“份量比武”。

  鐵礦石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商品。因此,鐵礦石價格主要由供應和需求來决定,祗要需求在快速增長,任何要求鐵礦石降價或保持價格不變的努力都很難取得成功。這是以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爲代表的供應量佔全球70%的國際三大鐵礦石巨頭們漲價的理由;應該說,也是符合經濟學原理的。而中國談判者及其背後的中國鋼協的話語邏輯則是大買家應當在談判中佔有主導地位,“中國需求”應當成爲“中國籌碼“,幷一再拿出“幾年前你們求我們的時候……”的往事提醒對方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要爲將來不可測的前景未雨綢繆等等。

  這樣的博弈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中國鋼鐵行業自以爲籌碼的“中國需求”,恰恰成了供應商手中的王牌。有數據表明, 2000年以來,全球鋼鐵産量的總體增幅中,大約百分之七十八來自中國。2005年中國鋼鐵産量接近三點五億噸,幾乎相當于歐洲和日本的總産量。按某業內專家的話來說就是,“中國‘大買家’的談判旗幟,能爲中國博得話語權,却使中國喪失了定價權。在這樣驚人的需求面前,中國的重要性被認可了,漲價的必要性也被證明了。”雖然也還存在一些談判戰術技巧問題,雖然在漫長的談判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一些事後看比現在的最終結果要更好一點的機會(如溫家寶總理今年4月訪澳時,澳方曾放風說中方已同意接受10%的漲價,但旋即被寶鋼否定),可就總體而言,談判的失利幾乎是從一開始就注定的了。而按現在公佈的結果看,恰好比2000年上漲2.5倍,同期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增加了3倍,漲價幅度基本客觀地反映了中國需求的增長。經濟學原理顯示了它的鐵律性質。

  談判失利的結果,是中國爲此今年要多拿出去100來個億,國人很爲之肉疼,筆者也感同身受。但據說,漲價對國內鋼企的影響已被國際海運費下調及國內鋼價的漲昇所抵消。而且反過來想,鐵礦石漲價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有助於對國內目前鋼鐵企業的“多、散、弱”現象進行整合、調控、幷購,提高中國鋼企的行業集中度,突出優勢鋼企的市場競爭能力。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决定,在今明兩年分別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爐,幷嚴格控制進口鐵礦石的流向,防止鐵礦石流向國家明令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後裝備。從這個角度看,鐵礦石漲價帶來的成本上昇將會有助於國家産業政策的順利實施。

  說到底,對於中國的鋼企而言,最大的問題是未來鋼鐵市場的走向,也就是鋼鐵的供求關係,而不是鐵礦石的價格。因爲水漲船高,祗要有需求,鋼企完全可以把成本上昇因素通過提價轉移。而且,在這方面,國內鋼企至少在勞動力成本上要比國際其它鋼企來得有優勢。所以說,這裡有個成本消化極限問題,而這,又與經濟學的經濟週期相聯:原材料(初級産品)漲價帶來鋼企成本上昇,鋼企成本上昇帶來鋼材漲價(次級産品),鋼材漲價又帶來下游産品漲價,最終是導致消費品漲價,要由消費者買單;這就是所謂通貨膨脹了。但是當消費者承擔不起時,購買力的萎縮又必然導致産能過剩,企業倒閉,從而最後倒逼原材料降價。在這樣一輪標準的經濟週期中,經濟學家、政府官員以及明智的企業家、商人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延長上昇期而避免陡然下降的風險。從這點而言,鐵礦石漲價幅度過快絕對是個危險信號:通脹正在逼近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談起通脹,國際上必提中國因素。“未來20年左右,在中國成長爲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過程中,中國對幾乎所有種類的商品需求量都將增長。由此可見,未來20年商品價格會持續上漲。”這是羅杰斯《熱門商品投資》的主要觀點。的確,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一銅消費國,世界第一鋼鐵消費國,世界第一大豆消費國,世界第二石油和能源産品消費國等等;而這也的確成爲引發全球(原料)商品價格暴漲的一個由頭。

  那麽,中國應如何面對、應因國際商品價格暴漲這個現實呢?筆者認爲,中國應盡快改變當前外匯儲備以强調流通性爲主的做法,而加强對於包含緊缺戰略物資在內的實物(包括股權、期貨權)投資。也就是在“藏匯于國”、“藏匯于民”的基礎上,再加一條“藏匯于物”。祗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人民辛辛苦苦賺來的時下已高達9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會大幅度縮水。而在鋼鐵方面,可以通過實施這個方針,鼓勵中國有實力的投資公司和鋼企大膽實行“走出去”戰略,多途徑合作開發鐵礦資源,拓寬鐵礦石進口渠道,降低對三大鐵礦石寡頭的依賴度,從而在今後的談判桌上能够真正佔有主導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