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崑:APEC開幕 反思地區合作加法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11-18 11:09:33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今天為中評社撰文,評析正在韓國釜山舉行的APEC會議,文章全文如下:

  今天,亞太經合組織(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在韓國釜山召開。這是2005年走向盡頭時的重大多邊會議之一。

    顧後,歐盟峰會、美洲峰會、南盟峰會剛剛落幕;瞻前,東盟系列峰會和東亞峰會即將上演,代表全球多邊貿易機制的WTO部長級會議也將在香港召開。總的看這一年,在全球多邊貿易機制受挫的背景下,曾一度活躍而富有成果的地區合作也在急行軍之後進入反思階段。

    冷戰結束至今,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幾乎成為時代的發語詞。絕大多數地區合作機制都經歷了一個擴張的階段。地區合作的戰略設計者們熟練操作著五大加法:

    一是合作機制越來越多。在亞洲尤其突出。亞洲人猛然發現,亞洲雖然是最大的地緣政治板塊,但也最缺乏地區合作機制。十幾年來,各種層次的區域合作蓬勃興起。僅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就有東盟、南盟、東盟地區論壇、東盟+1、東盟+3、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等。

    二是組織成員越來越多。APEC從1989年成立時的12個成員發展到21個。歐盟兩次擴大,成員從12個擴大到25個。東盟三度擴員,最終囊括東南亞10國。

    三是目標越來越寬泛。APEC最早的功能是經濟合作論壇,但它不斷“安全化”,本次會議更是經濟和安全並重。上海合作組織正從安全合作向“經濟化”方向努力。東盟的長遠目標則是在2020年前建成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三個共同體。

    四是議題越來越多。峰會、部長會、高官會、各級別的工作會不斷,來自各領域的新鮮建議不絕。大量新議題尚未充分討論和落實,更多的“新新議題”就撲面而來。

    五是期待值越來越高。如今,APEC仍是最重要的跨太平洋的外交場所。歐盟的成功使其把傳播歐洲經驗作為自身使命。東盟則努力扮演好東亞合作的主導者、倡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這似乎是個加法打天下的時代。沒見哪個地區組織說要減少現有成員,要縮小合作目標,要降低自身定位,要壓縮議事日程,要低調行事的。

    加法何以盛行,減法何以不彰?

    從政治學的角度看,地區合作的戰略設計者似乎最擔心“不進則退”,只有不停地做加法運算,做加速運動,才能保持組織的活力,才能把握已經獲得的權力。而那些遊離於地區合作組織之外的國家生怕被邊緣化,也拼命想擠進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地區合作機制的創立者嘗到地區合作的甜頭,有了實力和資本的積累,自然就會擴張。

    但這個世界是陰陽平衡,加減相抵的。一味做加法,很可能出現擴張綜合征,其常見症狀是消化不良,協調難度加大,執行效率降低,邊際效益遞減。近幾年,APEC正陷於身份危機、多個偉大目標難以實現、成員興趣降低的困境。放眼望去,美洲、歐洲和東亞三大板塊的地區合作在熱鬧過後,也進入減速,停頓,反思的階段。今年歐洲一體化進程受挫,本月初召開的第四屆美洲首腦會議在自貿區問題上再次觸礁。而發展速度最快的東亞合作也面臨東亞共同體應包括誰,未來方向如何確定的大問題。

    加法做多了,要適當來些減法。在此,簡單羅列幾個減法的原則:

    第一,心理上的減法。理想可以遠大,但心態要現實而平穩。一方面,急功近利會破壞事物自身發展的邏輯和節奏,欲速則不達。目標可以定的高些樂觀些,但對目標的實現要有點悲觀心理。畢竟,地區合作是人類最復雜、最充滿不確定性的社會試驗之一。另一方面,在地區合作出現問題時,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在大家唱衰APEC的時候,我們應理性評估其存在發展的真正價值。總之,得意時只加不減,失意時只減不加,都是極端心理,不是建構和諧的中和之道。

    第二,機制上的減法。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在今後的二三十年,各種地區合作機制也要在競爭中重新組合、重新定位,經營不善的可能會半途出局,完成歷史使命的則壽終正寢。

    第三,策略上的減法。澳大利亞曾是APEC的創意國。最近,該國的羅伊研究所推出一份題為“如何拯救APEC”的研究報告,開出了不少具有減法意味的藥方,如簡化目標、精簡議程、重組秘書處、停止接納新成員等等。具體方法得當與否不是本文探討的主題,但這的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