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峰會格局如何確定? 美國何以遭排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12-05 19:48:20  


  首屆東亞峰會將於12月14日到15日在馬來西亞舉行,會議將發表《吉隆坡宣言》。雖然東亞地區已有各種區域性的合作形式,但對於東亞合作領域的這一新生事物,人們還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和期待。
 
  沒有美俄參加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逐步形成的東盟與中日韓10+3機制,目前已經成為東亞各國開展對話與合作的主渠道。該機制下的“東亞展望小組”於2001年提交的建立“東亞共同體”報告,得到各國領導人的認可。去年在老撾舉行的10+3領導人會議做出決定,於今年召開首屆東亞峰會。 

  今年4月的東盟非正式外長會議上,東盟對加入峰會國提出三個條件:與東盟有實質性關系、是東盟對話伙伴、已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符合這些條件的印度參加峰會是很自然的事情,新西蘭、澳大利亞也相繼表示將盡快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這樣,首屆東亞峰會最終確定為10+6格局。 

  俄羅斯也表達了參加峰會的願望,但沒有獲得邀請。不過在本屆峰會開始之前,東盟與俄羅斯將單獨進行一次10+1會談。照此看來,俄羅斯加入東亞峰會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東盟以沒有簽署條約這一技術原因拒絕美國與會,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在東亞擁有廣泛戰略利益的美國,並不希望自己被長期排除在這個新的合作機制之外。 

  顯示強勁發展勢頭 

  近年來,隨著東亞地區經濟實力的壯大以及相互依賴程度的加深,東亞各國的貿易合作和經濟一體化進程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同東盟於2004年11月簽訂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將在2010年前建成自由貿易區,東盟與日本的自由貿易區也將在2012年前形成,這些都顯示了東亞地區強勁的發展勢頭。參加本屆峰會的16個國家人口總數達30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半數,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遠超歐元區,在市場規模、資金能力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合作空間。 

  “9﹒11”事件之後,打擊恐怖主義和加強安全合作成為東亞一體化的又一重要動力。近年來,資源與能源議題也逐漸進入了東亞合作的日程。有學者樂觀地將東亞峰會的初始階段比作亞洲版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的前身),認為峰會將為東亞共同體的最終形成舖平道路。 

  走向共同體還需努力 

  作為一種戰略對話平台,東亞峰會有助於加強彼此間的聯系和信任,維持和促進整個東亞區域的穩定與安全。然而,要想朝著東亞共同體的方向邁出更大步伐,本屆峰會還面臨著許多較為嚴重的制約因素。 

  首先,東亞峰會的概念遠稱不上成熟,會議將討論什麼問題也沒有最終確定,這在該級別的國際會議中還是比較少見的。本屆峰會只是有可能就建立東亞共同體的戰略理念進行討論。 

  其次,東亞各國經濟發展程度各異,在政治理念上也有較大分歧,彼此之間的利益紛爭與猜忌心理難以盡快盡早化解。輿論認為,本屆峰會難以在具體問題上取得實質性成果;至於取代既有的10+3機制,並進而向東亞共同體過渡,在短期內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東亞峰會畢竟提供了一個平台,可以使各國自由討論諸如島嶼爭端、恐怖主義以及禽流感等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有助於推動東亞區域合作,成為促進本地區與其他地區共同發展的新起點。(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