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林順潮(中評社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3月16日電(記者 盧哲)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林順潮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分享了對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兩地醫療融合、促進香港經濟民生發展的真知灼見。作為眼科醫生的林順潮,早在十年前已開始了在大灣區的發展,他笑稱自己是“大灣區排頭兵、先頭部隊”。林順潮多年來關注兩地醫療融合發展,他認為,香港醫療水平高,與國際接軌,在大灣區有引領作用,有助提升和整合推動整個灣區醫療達至國際水平。林順潮表示,希望進一步推動發展“港澳藥械通”;他還提出,在港深邊境(深圳部分)撥地建房解決香港基層住房問題。
提到自己對於為何再次競選全國人大代表,林順潮說,自己一直關注社會發展,關注醫療、兩地融合,尤其關注香港融入大灣區議題,思考香港如何整合提升、兩地全面接軌。而通過國家“十四五規劃”、二十大等政策精神,“可以看到,政策上越來越清楚,國家是很希望香港有很好的發展,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林順潮說,自己還有許多“想要做和未做的”,尤其過去三年被疫情耽誤,因此覺得“有需要,有情懷,很希望”繼續通過全國人大平台、也通過立法會議員的身份,以一個“實在奔跑於兩地之間的醫療界人士”的角度,全方位地看事情、提建議。“在後疫情時代,希望能夠在健康中國、健康香港,醫療生物科技發展方面,發揮更多作用。”
事實上,林順潮確實對大灣區醫療融合的工作深思熟慮,有備而來。
冀推動“港澳藥械通” 香港成立藥監局
林順潮今年提交了8條建議,包括:關於青少年近視和高度近視防控的一些建議;關於在港深邊境(深圳部分)撥地建房解決香港基層住房問題的建議;關於推動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融合,方便跨境就醫的一些建議;關於通過無限孩政策和推動輔助生殖以鼓勵生育的一些建議;關於進一步發展“港澳藥械通”的一些建議;關於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控煙工作的一些建議;關於推動灣區人才流動,完善內地醫師取得港澳或海外身份後在內地進行職稱評定的銜接機制的建議及關於在《慈善法》修改中允許慈善基金根據基金年度總收入的適度比例來收取基金管理費的建議。
“我作為醫療界人士,十年前已經到大灣區發展,可以說是大灣區的排頭兵、先頭部隊。在灣區成長,我知道裡面有很多機遇也有很多挑戰。尤其現時疫情過去,我希望能以自己的經歷經驗鼓勵更多的人回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發展。”林順潮說,“所以我提了很多建議,包括包括醫生認證機制,稅收優惠,鼓勵香港多一些醫生或企業回內地發展;或者從病人的角度,建議如何藥物機械互通等。”
林順潮首先提到的,是建議要進一步發展“港澳藥械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