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套開發達成共識 "深港創新圈"即將邁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5 07:27:50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深圳市官員日前表示,深港雙方終於就共同開發河套地區達成了共識。這意味著港深合作即將步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經濟觀察報文章稱, 根據深圳市的規劃,以河套地區爲紐帶,這裡將成爲一個以科技合作爲核心,以港北教育研發集群及深南産業集群爲主軸,以珠三角爲縱深的"半小時創新圈"。

  河套地區是指落馬洲因整治深圳河而出現的一片河套,總面積約96公頃,其主要部分原在深圳河以北,爲深圳轄地,因深圳河改道,變成在河之南,位於香港境內,但地權仍屬深圳。 

  深港創新圈

  深圳市引進高新技術重大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助理陸象楨說:"河套開發目前正由深圳市環保局牽頭做環保評估,其作爲深港創新圈的銜接地將在深港兩地未來的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圳市政府日前公佈的《建立"深港創新圈"工作草案》建議,在河套地區建立深港創新服務中心:一個政府、産學研、資本、中介等高度集聚,人員自由進出、貨物保稅流通、貨幣小額自由兌換的"保稅創新區"。

  深圳方面給"深港創新圈"的基本定位是,以科技合作爲核心,以河套地區爲紐帶,以港北教育研發集群及深南産業集群爲主軸,以珠三角爲縱深,全面推進和加强深港科技、經濟、教育、商貿等領域的廣泛合作,加快建設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在國家戰略中有重要地位、對區域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創新資源最爲集中、創新活動最爲活躍的"半小時創新圈"。

  分析人士指出,設立經濟開發區開發河套地區是港深合作發展中的一個緩沖地帶、特殊試驗區。在這個區內,利用香港的優勢,如管理、法制、人才和基礎建設,同時通過特殊政策,即內地人自由進出、在區內活動不受限制等,引入內地人才和勞工,形成一個深港乃至內地密切結合的特殊地區,盡取一國兩制之所長。

  根據有關專家的設想,落馬洲河套經濟開發區由商業城和工業區組成。商業城內不限量銷售零關稅的香港産品,開辦金融、法律、信息、物流、工商管理等服務。內地人祗要深圳邊防查驗證件即可放行,無須港澳通行證也可進城消費。工業區內的土地由政府招標,祗准中標的發展商建工業大厦,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或租賃,區內各廠可雇用內地技術員和勞工,工資參照深圳標準增多二至三成,但雇用內地員工一人,亦須招請香港工人若干,其工資仍按香港標準發放。

  這位專家說,由於區內廠租平、工資低、原料與産品進出便捷,鄰近落馬洲管制站、落馬洲鐵路支綫及深圳市商業中心,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對振興香港工業大有裨益。
"河套共識"好事多磨

  事實上,近幾年,包括華爲、中興等大批深圳科技企業,正憑藉深港之間的優勢互補,加快在港佈局。目前,華爲與有關香港科技機構率先在粵港地區啓動3G通訊漫遊服務合作項目,據悉,該項目一經建成即可領先國內市場兩年時間。

  國家IC設計深圳産業化基地負責人近期也透露,2005年初以來,香港科技園已爲深圳5家公司提供了IC測試和産品分析服務,深圳IC基地也爲香港3家公司提供了MPW(多項目晶圓)投片和封裝服務。

  儘管如此,過去20多年中,河套開發問題雖然一再提出,却又往往沒有下文。對此,分析人士稱,一方面由於港方一度認爲港深經濟關係太密切,會影響香港的國際性,因此以擱置邊境開發來强化"兩制區隔";另一方面,港深雙方在河套地區的所有權、管理權以及開發內容等問題上,一直存在不同意見。

  深圳市發改局具體負責深港創新圈和河套規劃開發工作的陸象楨表示,香港原來希望將河套地區發展成爲一個會展中心,同時又可以促進大量人口就業,據估算,這大概可以爲香港創造1.5萬個就業崗位。

  "但那樣的話,深圳仍然擺脫不了爲香港打工的命運。更要命的是還可能因此導致香港會展業對深圳會展業的通吃效應,那麽有可能高交會也搬到那裡去開了。"他說。

  深圳方面一直希望將河套地區建設成爲以高科技微電子科技爲主的産業園區。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博導丁四保教授認爲,目前,香港産業結構的競爭力因素正在下降,關鍵的原因是其製造業的嚴重萎縮,而製造業的萎縮將對其未來的技術能力産生永久性破壞;在港深邊境地區可以充分利用內地與香港在技術、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方面的各自優勢,在互補中實現資源的節約、實現香港製造業的再發展。

  對於以上這些設想,香港政府方面均未作出響應。分析人士認爲,河套地區乃至深港邊境土地的長期擱置,造成了土地資源和邊境功能的巨大浪費,不利于港深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及由此帶來的豐富商機。

  直到2005年,深圳市市長許宗衡與香港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最終達成共識,决定成立聯合研究小組,啓動河套開發的前期研究,這才打破長期以來"祗有爭論,沒有結論的"僵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