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油是牛奶,該買奶牛還是冰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4 07:14:35  


  近日,美國彭博社專欄作家安迪·穆克爾杰撰文指出,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廣泛採購能源資産以確保能源安全的戰略未必是最佳選擇,祗有放開國內石油市場,真正融入全球能源網絡,才能尋找到更有效率的方式經營和管理石油商品。 

  穆克爾杰幽默地把石油比作牛奶,幷把採購能源資産比作買奶牛。他在文章開頭稱:“如果日常生活中你每天都要喝一杯牛奶,那麽你會買頭奶牛嗎?”

  穆克爾杰表示,作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對石油的高度重視可以理解,但他同時對亞洲國家在全球範圍內找油、將購買能源資産作爲戰略基礎的做法提出懷疑。

  文中援引麥肯錫咨詢師的分析報告稱,即使中國能够設法將國內這些長時間開發的油田産量保持在現有水平上,仍需要採購全球已證實石油資産的3%,才能滿足2025年的預計需求量。這3%的石油資産超過BP石油、雪佛龍、埃克森美孚、殼牌、道達爾這些石油巨頭們的總儲備。“即使中國能買到需要的所有石油儲備,這種投資也未必是明智的。”據麥肯錫預測,中國國有石油企業在國外儲備石油時至少比國際對手多支付10%的資金。

  據此,穆克爾杰提出一連串的疑問:中國爲什麽要支付溢價?如何冒著令美國人不滿的風險,在蘇丹購買油田來確保中國的能源供給?如果發生戰爭,中國的海外投資怎麽辦?即使中國獲得承諾,所有進口原油在國內交付,那麽這些石油存儲在哪?怎麽提煉?

  穆克爾杰稱,能源安全不僅僅關乎原油,還包括運輸、存儲、提煉、批發貿易和零售等各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錯。“爲了滿足不斷上漲的需求,未來15年中國需每年建立一個大型、技術一流的煉油廠,每個廠的成本在20億美元左右。”

  文章進一步表示,要確保中國的能源安全,“一個更有效且低成本的策略是,改革國有壟斷的石油領域,向外資放開,像美國、日本及其他能源消費大國一樣,將本國市場融入到全球體系中來”。在穆克爾杰看來,實施這一策略首先應從取消國內壟斷和油價不透明入手。他認爲中國長期以來的成品油價格倒挂問題,不僅影響了石油儲備的積極性,還壓抑了從石油勘探到提煉各環節的投資熱情。

  “如果你每天都要喝牛奶,還是買台電冰箱吧,在後院養頭奶牛可能過猶不及”。穆克爾杰認爲,石油儲備比購買能源資産更有效。

  仔細想來,穆克爾杰的觀點存在邏輯矛盾。一方面,他認爲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大手筆購買能源資産時支付了過多溢價,另一方面建議要滿足當前的能源需求可儲備石油,但在目前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難說儲備石油就是筆合算的買賣。况且,單一的能源儲備受油價短期影響較大,加劇了各種不穩定因素造成的風險,而在相關條件不成熟之際,貿然放開國內市場,讓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完全接軌,更可能令國內經濟遭受致命打擊。

  在能源安全上,多元化比單一渠道更有利。這樣一來,確保能源安全問題,就不是要不要買奶牛的簡單問題,而應該是既買冰箱、又買奶牛,同時還要增强現有本土奶牛的繁殖和産奶能力,即對國內現有油田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提高國內的煉油能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正如胡錦濤主席上月在聖彼得堡舉行的G8峰會期間所提出的,實行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

  來源: 國際金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