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8日電/5月29日,日本經濟産業省公佈了《新國家能源戰略》報告,對日本今後的能源戰略作了重要調整。報告中稱,今後日本在能源、資源的保障方面要更加積極,來源也要更加多元化,爭取到2030年,把原油自主開發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到40%。戰略報告同時强調,日本要在與中國、印度的能源競爭中處於主導地位。
中國經濟網文章評論道, 與以往相比,最新推出的《新國家能源戰略》報告有幾處較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一方面反映了日本能源戰略的改變,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認識這些變化或許對中國有某些借鑒意義。
一、認爲國際油價將長期維持高位
報告中明確指出,今後國際石油價格將長期地維持在高位上,幷給出了兩點理由:第一,時局的變化。上個世紀石油危機後出現的油價穩定局勢已經不再,開始向高油價轉變,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第二,中印的出現是油價長期維持高位的原因。報告認爲,中印等亞洲國家能源需求的上昇,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印度,現在已經成爲世界第4大能源使用國,70%的石油依靠進口,今後的需求還會增大,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二、加大自主開發油田的力度
此次日本公佈的新國家能源報告的第二個大的變化是:日本開始要加大自主開發油田力度。由於日本本土能源有限,因此要想實現原油自主開發比例40%的目標,就意味著日本必須加大海外投資油田的力度。而新的能源戰略報告也特別强調了要扶持國內大石油公司,以便于與國外對手展開競爭。
三、大幅度增加國家石油儲備
日本計劃大幅增加國家石油儲備,從2007年起將在目前90天用量的基礎上再增加40%,達到l20至130天的用量,從而使本國石油儲備昇到7000萬千昇。此舉是繼l989年以來日本再次提高國家石油儲備。日本在增加本國石油儲備的同時,對民間石油企業義務儲備做了相應的調整,將從目前的70天减少至60至65天,但是國家與民間的石油儲備總量仍將高出目前石油儲備的二成,將達到195天。按目前的石油價格換算,新石油儲備計劃將耗資1萬億日元,而日本政府將計劃利用石油特別賬戶爲購買融資。
分析人士認爲,當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高漲、規避國際市場壓力及産油國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風險,乃爲日本此番增加國家原油儲備的主要原因。
四、重新向核能和清潔能源項目傾斜
報告中再次呼籲政府加强對核能的重視。日本近年來在清潔能源方面的研發生産均讓世界刮目相看,主要廠家京瓷、夏普、三菱電機等,都實現了太陽能電池生産量的翻番。但清潔電池遠水不解近渴。從5月29日發表的新能源戰略上看,日本今後更會在核電上有比較多的動作。日本在戰略中呼籲重新探討核電作用。
五、强調能源進口多樣化 實施更積極主動的能源外交
日本從上個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時,就非常注重能源進口多元化,積極探索多渠道石油來源。迄今爲止,日本已在許多産油國獲取石油開採權,幷建立了自己的海外石油開採基地。早在1958年,日本就設立了阿拉伯石油公司,專門負責獲取在中東地區的石油開發權。爲了在世界各地開發到更多的石油,日本政府還制定了《石油公團法》,設立了專門負責與其他國家合作在世界各地找油的“石油公團”。日本是一個資源貧瘠的國家,幾乎全部石油需求均依賴進口,這使得日本把能源安全問題置于其外交重點。在經歷了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之後,日本政府積極調整能源政策開始積極實施能源外交,密切與産油國的關係。目前,日本已將目光投向北美、亞太地區、俄羅斯和非洲等地,積極參與當地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開發。
對中國的啓示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已經面臨的能源緊缺迫切要求能源外交開創新局面。2002年中國石油需求約2.5億噸,超過日本成爲位居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自1993年成爲石油淨進口國以來,中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長,2004年首次超過億噸“紅綫”,佔國家石油總供給量40%以上。按國際慣例,當一國的石油進口量超過1億噸時,往往需動用外交、經濟等手段來保證石油安全。
文章認爲,面對經濟發展和新的能源需求趨勢,中國在立足國內能源資源開發的基礎上,應該嘗試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性地開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能源外交之路。
同時,中國也應該加大能源節約﹑能源替代技術研究的投入,盡量减少對外能源的依賴程度。中國作爲一個能源生産和消費大國,對全球的能源安全體系具有重要的影響,必須認真深入研究新的能源安全觀和當今世界的能源安全體系和安全環境。從今後長時期看,中國的能源供應主要依靠國內以煤爲基礎的多能供應能力和節能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