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 2006年7月初證監會制定、發佈《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內部控制指引》,根據規定,今年8月將正式啓動融資融券工作。
新京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尹中立文章說,允許證券公司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在中國證券市場引入融資融券交易,是完善中國證券市場機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該項制度改革的初衷,可以達到下列三個主要目標:有利於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幷爲投資者提供新的風險管理工具;有利於拓寬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改善證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促進證券公司規範發展;有利於增强證券市場的活躍程度,平滑市場價格波動,改變證券市場“單邊市”的狀况,形成證券市場內在的穩定機制,促進證券市場功能的進一步發揮和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文章稱,但考慮中國證券行業的現狀,融資融券制度可能會助漲助跌,加大股市的波動。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股票市場還存在嚴重的莊家操縱股價的現象。被莊家操縱的股票,其市場流通的籌碼大多集中在莊家手中,即使實行融券制度,市場也無法形成與莊家抗衡的做空力量。而在這種背景下,推出信用交易制度,會使莊家操縱股價變得更爲容易,加大了股價波動的風險。因此,要使融資融券取得好的效果,打擊股價操縱行爲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之所以出現如此多的股價操縱事件,與中國的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的股權結構是有很大關係的。在中國股票市場的主要投資機構包括證券公司、上市公司、基金、國有企業、投資公司。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資本都不直接屬於個人,很容易形成收益與風險分離的局面。例如,擁有機構資本控制權的人在操縱股市之前,以個人名義以最低價格大量買入將要被操縱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後用國有資本大肆拉抬股價,在最高價位賣出屬於自己的股票(即所謂的“老鼠倉”)。個人獲利豐厚,至於國有資本的盈虧已是無關緊要。自己的“老鼠倉”可以得到很高的收益,風險很小;而國有資本的收益很小而風險無限大。
文章認爲,對於高風險的股票市場而言,國家無法對這些國有資本實現有效的控制。在股票市場,大量國有資本的存在,使它成爲股市泡沫的主要最終埋單者。因此,當國有資本在股票市場仍然佔主導地位的情况下,推出信用交易制度,會助長上述畸形的股價形成機制,加大少數人利用權力從股票市場尋租的力度,不利于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
文章表示, 融資融券制度最大的贏家是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有明顯的活躍交易的作用。融資交易者是市場上最活躍的、最能發掘市場機會的部分,對市場合理定價、對信息的快速反應將起促進作用。歐美市場融資交易者的成交額佔股市總成交額的18%-20%左右,中國台灣市場甚至有時佔到40%,因此,融資融券的引入對整個市場的活躍會産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從國外的經驗看,融資融券的引入,會大大提高交易的活躍性,從而爲證券公司帶來更多的經紀業務收入。根據國際經驗,融資融券一般能給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帶來30%-40%的收入增長。
另外,融資融券業務本身也可以成爲證券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在美國1980年的所有券商的收入中,有13%來自于對投資者融資的利息收入。而在中國香港和台灣則更高,可以達到經紀業務總收入的1/3以上。當然,比較美國2003年和1980年證券公司收入結構可以發現,融資利息收入從13%下降到3%,因此,融資利息收益不一定更持久地成爲證券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如果成立具有一定壟斷性的專門的證券金融公司,這部分利息收入可能更多地被證券金融公司獲得,而證券公司進行轉融通時所能獲取的利差會相對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