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殲10 |
近期以來,隨著中國大陸公開宣布最新國產第三代戰機殲─10服役,以及大飛機項目的研制,都使得外界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中國空軍的力量發展上。對於未來台灣海峽兩岸軍事力量平衡這一關鍵性問題,在2006年裡已經有許多美國軍事專家和國際軍事媒體表達了一個清晰的觀點:台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力量平衡正逐漸向有利於中國大陸的方向傾斜。
空軍力量大陸佔優
在各種對台海沖突模擬作戰的戰術討論中,制空權無疑是最重要的。由於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的距離較近,且屬於登島作戰,因此誰掌握了台灣海峽上空的制空權,誰就能控制戰爭的走向。而空軍力量對比也成了台海兩岸軍力平衡中的關鍵因素。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的文章稱,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在2000年以後有針對性地得到更多的投資、快速的發展。2005年,以蘇─27SK、蘇 ─30MKK/MK2、殲─10、殲轟─7A為主體的空軍第三代戰鬥機、殲擊轟炸機的數量已經大幅提高。在過去10年以來,解放軍的總體軍事技術進步非常之快。而由於經濟發展速度、規模的差異,台軍在同期無論在武器裝備的建造、採購數量、質量方面都出現了落後的趨勢。《漢和》認為,基於軍事預算規模的更大差異,在未來10年之內,依目前的軍事裝備採購速度、研究進度,台軍有可能在2010─2015年全面喪失海空軍技術優勢。
目前,在先進作戰飛機的數量方面,解放軍正在迎頭趕上。而台灣地區方面卻在未來5年之內難以增加新型作戰飛機的數量。反而因為“幻影”2000 ─5使用數量的減少、補充新的F─16尚需時間等因素受到限制。反觀大陸,由於在2005年10月得到了新一批的AL─31FN發動機,殲─10的生產在 2006年全面走上軌道。換句話說,2006年以後,殲─10的年均生產數量可能達到15一20架。台空軍目前由336架F─16A/B、“幻影” 2000─5、IDF組成的第三代戰機數量上的優勢在2005年依然沒有被大陸抵銷。但是,這種情況會因為大陸繼續生產殲─10、蘇─27SK的努力而快速出現根本轉機。
《漢和防務評論》稱,2005年沈陽飛機公司重新啟動了蘇─27SK的生產線,事實上蘇─27SK從來沒有徹底停產,只是調整研發方向、生產進度而已,2006年重新恢復生產的數量達到17架。在同時生產蘇─27SK和殲─10的情況下,2006年以後,解放軍空軍每年都可能獲得35─40架左右的第三代戰鬥機。
2005年,解放軍海空軍已經得到了總共100架蘇─30MKK、蘇─30MK2多用途戰鬥機。2004年到2005年一共至少生產了60架蘇 ─27SK基本型。使其總數達到約136架蘇─27SK/UBK、約20架殲─10,這樣第三代作戰飛機的總體數量目前超過291架,依照今後平均年產 35─40架蘇─27SK和殲─10的速度計算,2007年第三代戰鬥機將增加到326架,2008年則增加到361架水平。換句話說,2007到 2008年之間,解放軍空軍的第三代戰鬥機數量就將超過台空軍。
《漢和防務評論》認為,到2010年,屆時解放軍海空軍可能擁有200架蘇─27SK改良型、100架以上的蘇─30MK、200─230架殲 ─10。這樣,第三代戰鬥機的總體數量達到500─600架。來自成都飛機公司的消息來源聲稱殲─10計劃達到年產50架的最終水平。這樣,到2010 年,解放軍海空軍所擁有的第三代作戰飛機數量將會兩倍多於台軍,這還不包括殲轟─7的生產狀況。
此外,在下一代戰鬥機的選定問題上,種種跡象顯示,在殲─10之後,解放軍正在加速進行第4代隱形戰鬥機的預研工作。上述戰鬥機有可能在2015年以後獲得重要進展,並且開始試飛。與此同時,台空軍也開始討論參加JSF(F35)戰鬥機研制的問題。
目前的問題依然是經費。台灣地區是否有決心、有能力支付JSF開發所必需的費用在台“朝野”受到質疑。而台軍之所以看重JSF的重要原因,是對於地緣狹窄的台灣島而言,JSF的存活率很高。JSF將在2008年量產,台灣地區若參與開發計劃,在2020年前後獲得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屆時正好是解放軍第四代戰鬥機服役的時間。即使台當局現在正式決定參加JSF的開發並且最終購買,台海雙方第四代戰鬥機的服役時間基本接近甚至台軍還會落後。
美國智囊機構列出台海力量平衡關鍵點
對於台海兩岸的軍力平衡,長期以來美國是最為關注的。在2006年11月底,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就發表年度報告,對當前台海軍力平衡的變化進行了分析。該報告還重點羅列了他們認為能夠影響台海格局的關鍵點:
第一,目前,台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力量平衡正逐漸向有利於中國大陸的方向傾斜。中國大陸當前擁有先進的作戰飛機、潛艇、水面戰艦、彈道導彈,並且在數量上也處於絕對的優勢。此外,在其它能力技術方面,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的水平也處於相等甚至領先的位置。如果台海兩岸在可能爆發的沖突中都竭盡全力,如果僅僅依靠自身的軍事能力,台灣地區將無力抵御中國大陸發動的軍事行動。
第二,台灣地區正在逐漸增加對美國軍事幹涉台海問題的依賴程度,希望借此威懾阻止大陸發動針對台當局的軍事行動。最終在美國軍隊的幹涉下,使得“台獨當局”能夠在任何進攻之下幸存下來,甚至免於被徹底打敗。
第三,解放軍海軍的水面戰艦和潛艇部隊已經具備相當強大的能力,並可以阻滯任何國家的海軍部隊奔赴台海試圖幹涉台海問題。解放軍海軍甚至有能力挫傷敵人的海軍戰鬥能力。然而,由於當前解放軍還缺乏一個綜合的指揮、控制、計算機、情報、監視和偵察(C4ISR)系統體系,因此可以排除解放軍有效地聯合各種作戰平台進行“圍剿航空母艦作戰群”的作戰可能性。
第四,在大多數軍事專家之間已經達成共識,對於美國軍隊來說,2008年到2015年之間將是“弱點集中爆發期”,特別是如果美軍作出決定,在台海危機之前或在台海沖突中進行軍事幹預,那麼這種可能性就更大。當前,解放軍的許多現代化項目都是針對一旦爆發的台海沖突。在武器系統方面包括:潛艇、驅逐艦、巡航導彈、高機動能力的彈道導彈等,另外還有在C4ISR系統和目標瞄準鎖定系統上的進步,都將在2008年左右部署到一線戰鬥部隊,這將讓美軍為幹涉台海沖突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第五,美國軍隊能夠對台海危機作出的反應速度和反應力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軍是否能夠安全進入在該地區的軍事基地”的影響。能夠安全進入並使用諸如美軍駐日本、新加坡和菲律賓基地上的軍事設施,將對美軍的作戰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六,盡管在台灣地區“立法院”內部並沒有達成協議,台灣地區當局仍在努力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並設法增加自己的威懾能力。台灣地區軍方正在發展一種自行研制的地對地導彈,並尋求購置更大數量的F─16戰機。
美國軍事專家們已經有了一個非常一致的觀點──台海兩岸之間的軍事力量平衡已經發生傾斜,中國大陸已經充分佔據優勢地位。大多數專家還認為,如果台海武裝沖突僅限於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那麼雖然中國大陸發動的攻勢可能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但還是有可能達到其政治目標,迫使台當局在政治上投降。
台軍方加緊應對
面對逐漸傾斜的台海軍力平衡,台軍方正在加緊提高自己的軍事能力。
台空軍在2010年以前,將以改良IDF、F─16A/B為提高空軍作戰能力的主要手段。近期購入新型F─16的可能性並不大。
已經被命名為“翔升計劃”的IDF改良方案主要包括增加掛載天劍II型導彈的數量、追加使用天劍IIA反輻射導彈、“萬劍”聯合攻擊系統、“青雲”油氣彈。未經台官方公開証實的消息來源聲稱,“萬劍”相當於美空軍AGM154A炸彈,通過防區外投放方式,對機場實施帶動力的子母炸彈攻擊,這樣可以彌補IDF航程不足的弱點,對中國大陸沿岸附近機場實施攻擊。
盡管通過上述改良,《漢和防務評論》認為由於航程的限制,台灣地區IDF型戰機的空對地攻擊能力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據悉,改良方案將不包括增加空中加油系統。因此,台空軍的空對地攻擊任務很可能具體劃分為由IDF貫徹近程、戰術空對地/艦攻擊,為此IDF也計劃配備雄風II型空對艦導彈。而由 F─16 A/B執行遠程戰略性對地打擊任務。
F─16依然是目前台灣海峽功能較強的多用途戰鬥機,能夠攜帶AIM120C空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以及各式吊艙。而由近年來美軍改良全球F ─16的動向判斷,台空軍最終獲得JDAM(防區外聯合攻擊制導炸彈)只是時間問題。據台灣地區《自由時報》透露,台空軍正在規劃從2008年開始分三年獲得500磅、2000磅JDAM的改裝組件,價值10億元新台幣。此外台當局還一直希望獲得HARM反輻射導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也很可能成為現實。(來源:世界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