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嘉宏:美國會利用陳水扁的剩餘價值,盡情索要美國的利益。 |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題:罷免風潮與陳水扁過渡剩餘任期 作者 蘇嘉宏
一、
過半數在野泛藍立委明示同意罷免陳水扁,執政泛綠則以“不進場”方式默示“不替陳水扁親信家族弊案背書”來自保:二十七日上午,立法院首度針對泛藍立委提出的總統罷免案進行表決,這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的新紀錄。開票結果是國民黨八十九席,親民黨二十三席立委一票不跑,加上無黨籍立委李敖與無黨團結聯盟六位立委(另有兩人出國未出席投票),同意票共一百一十九票,沒有跨過罷免案門檻(須全體三分之二立委同意,即一百四十七位立委同意),罷免案確定出不了立法院,最後仍一如事先所預期無法交由人民複決。
罷免案投票結果顯示,國民黨、親民黨明確“清廉保台,阿扁下台”的“反扁立場”,民進黨則將憲法賦予國會、人民的政治權力而提出的罷免案定位為“政治鬥爭”、“製造動亂”等為由,不惜將憲法、法律保障的人權污名化,民進黨立委全數未進場,反對票零席,但是選擇“不進場投票”,此舉也表明民進黨黨籍立委不願意明確自己完全支持陳水扁的態度,立場曖昧地“默示不挺扁”、“不替陳水扁親信家族弊案背書”,也是一種政治上的自保手段。
另外,台聯十二席和兩席之前退出或被開除的民進黨立委則進場投下“無效票”,也不直接投下“反對罷免”票。所以,罷免結果可以簡單概括為整個立法院“沒人反對罷免,而且已經有過半數同意,只是未達門檻而不成立”,陳水扁的跛腳危機在這一次罷免案的“同意票-無效票(不進場、不同意、不反對、不背書)-反對票”這個國會政治光譜排列上已然清楚呈現。
接連弊案糾纏下,陳水扁目前的實際作為仍指是撤換幾個親信而已,所有電子媒體談話性節目幾乎一律痛罵陳水扁,泛綠政客們沒有一個人膽敢出來公開“挺扁”,陳水扁的支持率遠遠低於當年的得票率,加上這一次的考驗,泛綠的政治合法性基礎受到拖累而進一步嚴重流失。
面對陳水扁親信家族的滔天弊案,呂秀蓮譏諷、蘇貞昌切割、游錫堃詞窮、陳唐山狡辯、謝長廷捉狹和絕大部分的立委閃躲,這些人物中雖然有被誇稱“天王”者,其實多為媒體作弄,自己的社會印象本來就很差,期待他們相救陳水扁無異癡人作夢!陳水扁唯有與美國達成交易,重新爭取到美國的信任與扶植的決心;當然,這一切都要付出代價,美國會利用陳水扁的剩餘價值,盡情索要美國的利益。
二、
鎖定陳水扁“30%的貪腐,70%的無能、濫權、沒有誠信”:罷免一定無法超過立委席次三分之二而過關,國民黨黨員、泛藍和社會的反彈、失望一定很大,也必定會某種程度地傷害到藍軍自己。
藍軍有識之士早已指出,國民黨現在必須放棄“權力取代路線”,另行以“徹查弊案路線”取代,選擇爆炸性、爭議性、焦點性的具體議題,持續質疑法務部行政不中立、檢調單位曲意包庇不搜索民生官邸、不傳訊吳淑珍、檢察總長人選懸空,讓包庇第一家庭貪腐的法務部及檢調單位公信力盡失,也要讓這些單位好好想想兩年後政黨輪替真的實現後,將要如何收拾今日自己作為或不作為的後果,但這些只能占30%,更多的70%是要鎖定陳水扁的無能、濫權、沒有誠信,陳扁無法辯駁自己的無能、沒誠信,這幾週只能不斷地釋放一些家庭成員誰生病、誰大肚子、誰想誰一類的消息來轉移話題。
誰都知道罷免後將是呂秀蓮繼任,呂秀蓮的社會形象差,人民接受度極差,她的極獨路線色彩突顯,深植人心,兩岸政情更將充滿不確定性,呂秀蓮繼任後,剩下不到兩年的任期中,她必定為了要幹出一番成績,更急切於貫徹獨立意志,大陸和美國都不會放心,這可能是美國還願意讓陳水扁在位的根本原因。如果今天副總統換成是別人,也許連民進黨黨內、綠軍都會毫不猶豫地拉陳水扁下馬!外部受到藍軍在野勢力與媒體的長期圍剿,陳水扁領導地位同時面臨內部派系山頭的質疑,“扁蘇內鬥”的挑戰只是其中之ㄧ,陳水扁不得已而暫時宣稱“權力下放”,蘇貞昌雖然低調,卻也一度止不住竊喜,形於顏貌。
其實只要對台灣政府制度運作稍有涉獵的人都知道,“權力下放”不過是空話和違憲的說法罷了!世界各國政客非任期屆至而提前下台者幾乎沒有因為法律問題的,通常都是迫於群眾運動的壓力,觀諸東南亞國家的造反手段是“展現人民力量(群眾運動)”迫使政府領導人下台,南韓則是“現任總統法辦卸任總統”的司法或國會力量,眼前在台灣後者顯然不可依靠。
群眾運動雖然可以化解馬英九目前國民黨消極不作為的泛藍內部政治壓力,促成國親團結、泛藍整合的正面印象!但是,國民黨自己應該也發現現在發動群眾運動不僅已失先機(應該收押趙建銘當時立刻發動),而且藍軍搞的是一種可笑的“週末造反”的群眾運動,還自己告訴執政一方的民進黨我們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這算哪們子造反?藍軍不會搞群眾運動,也沒有發動外圍社團撻伐,這又是另外一個奇怪的現象。
陳水扁如果會下台也不會是因為發動“罷免”、“倒閣”、“多數組閣”這些體制內的程序,體制外的群眾運動,而且是長期抗爭式、跨行政區域的群眾運動,才會是陳水扁下台的主要可能因素,馬英九在罷免案前夕提出“回歸中道”的說法,已經表明國民黨不走群眾路線,國民黨黨內反對罷免者眾,主要是因為陳水扁是民進黨的一個膿包,讓他繼續在位,就是讓民進黨繼續化膿,基本上大家都同意這對泛藍或國民黨是有利的。但是,大家也都同意應該另以“追查弊案真相”訴求社會大眾,一方面團結藍軍,讓藍軍目前高昂的士氣有個出路;另外一方面,親民黨發動罷免、倒閣、靜坐在先,國民黨繼之而起,未免顯得處處被動而被牽著鼻子走,應該與親民黨“脫鉤”,不能走“極右路線”。
三、
馬英九扮演踩煞車角色巧妙地避開陳水扁試圖操弄的“省籍情結”:陳水扁外部有泛藍陣營的“罷免”、“倒閣”、“多數組閣”的層層壓力,馬英九卻在此刻扮演起踩煞車的角色,雖然泛藍內部罵聲四起,但馬英九的踩煞車巧妙地避開陳水扁試圖操弄的“省籍情結”(罷免案提案人丁守中和國民黨、親民黨黨主席都是外省人),將來泛藍發起任何政治動作有了這一次的曲折,馬英九都是迫於民意而無奈不得不如此這般。
台灣“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先是出面放話“南部人”、“台灣人”看不下去云云,實為蒼白無力的耍嘴皮,但也透露出陳水扁與民進黨將問題導入“省籍衝突”,罷免之前,陳水扁分別在台北和回台南老家展開“拜廟之旅”,廟埕鄉親群眾在司儀帶領下的呼喊口號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罷免投票日果若發生流血的“新二二八事件”,正可以被陳水扁、民進黨利用來突破自己的政治危局,一旦出事也會對同時還身為台北市市長的馬英九帶來難以估計的政治、法律後果,所以向來“溫良恭儉讓”的國民黨並沒有發動群眾包圍立法院,自發而來反貪腐的群眾卻還是達到三千人,民進黨則從各地動員人馬來台北,總數宣稱兩萬人,這些群眾背後的動員基礎與政治動機其實也是今日民進黨始終無法進一步爭取到更多淺藍支持者轉向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陳水扁還仍將藉由“轉換議題”來緩和目前不利的情勢,日前陳水扁對外釋放吳淑珍的病情,就是其中一個試圖博取同情的例子。雖然許多人一直公開疑慮陳水扁為了化解內部的矛盾,極可能藉由“發動某種程度”的“兩岸戰爭”來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這種疑慮現在看來還算“多慮”;但未來,欠缺誠信的陳水扁很可能為了控制形勢,在內政和兩岸關係上走偏鋒、走極端的“危機指數”應該還會攀升!如果這時候發生一些天然災疫、重大變故,陳水扁均可依照憲法程序發動“緊急命令”因應外部干涉、處理內部問題,度過政治危機,鞏固領導中心!
四、
罷免案與北高兩市選舉的互動影響:陳水扁面對巨大的罷免壓力,選擇拒絕答辯,另以直接訴諸人民的體制外方式,除發動民進黨外圍社團、群眾集會為其詭辯之外,還以其特有的職位、地位操弄媒體這種公共資源,在電子媒體上佔用八點檔黃金時間來獨白一番,既不接受詢問,也不談多件關鍵弊案,陳水扁的路線是“執政/體制外/群眾運動(利用媒體進行社會動員)”。
藍軍的台北市方面,同時存在“在野/體制外/群眾運動”、“在野/體制內/國會罷免”的兩條路線目前已經整合,可惜國親因為台北市長選舉相互爭勝的緣故,沒有明顯地分進合擊的分工,市長候選人的掌旗地位正考驗著國親合作關係。正藍旗的藍軍厭惡郝龍斌曾經參加過扁政府,為扁政府背書,多數認為他“背骨”,也因為同情宋楚瑜幾次起落而迄今無緣大位,似乎對他的政治前途感到有所虧欠,因之而有移情作用,而謝長廷的宣布參選,相當程度地激化了藍軍選民的“棄郝保宋”的棄保效應,後續演變值得觀察!
高雄市方面,由於六月二十五日黨內初選第二次投票後,確定由黃俊英代表參選高雄市市長候選人,一時無法跟上進度。民進黨的陳菊極其被動,根本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出來當綠軍的出頭鳥,代表綠軍來頂受這一場政治風雨,看不出罷免案有延燒到高雄市長選舉的跡象,得不到民進黨謝系、陳系支持的陳菊,不知道應該慶幸躲過這一波攻擊呢?還是遺憾沒有藉此燒開戰火將選局急速拉升到“政黨對決”的層次?
(作者 蘇嘉宏,為台灣輔英科技大學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