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中時電子報今天刊登文章,深度分析臺灣民主,指出6月27日罷免案對決之後,留下這一組119、14、88 怪異的民主密碼,猶待解題!
文章說,對於台灣首任的民選"總統",同時也是台灣“立法院”首度的“總統”罷免表決議程,“立法院”投票結果,119票贊成、14票無效,有88票棄權,這三組數字,正反映著台灣在面對民主過程演化的密碼數字。解讀這一組數字卻是相當值得人深思。
在面對陳水扁罷免攻防,藍、綠總動員極端對立的情況下,得出119與88這兩組數字,事實上已是意料中的事情,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卻是竟然產生了14張無效票,這其中包括了台聯黨的12票,以及無黨籍立委的林為洲與林進興兩人皆投出了無效票。不禁令人不得不試圖剖析,這14張無效票背後所隱含的政治立場為何?以及所代表的民主理念又是為何?這無效票的意義,到底是代表著,認同? 妥協? 無奈? 還是騎牆? 亦或是在等待新一輪的政治利益重分配呢? 更或許是,意謂著政治並非只有二分法,而是可以有模糊與中間選項的。
文章分析台聯黨這12票無效票,所意為何。就在27日進行罷免投票表決的前夕,台聯黨才以相當嚴厲且罕見的態度批評民進黨是為“假本土、真造神”,台聯黨無法認同。同時更以代表李登輝的立場表示,“如果領導人做不好,就換人做」。對於這樣的表態與立場,照理說,無論如何都應該會在27日的表決中,投出贊成或是反對的票數,但是對於投出無效票的結果,卻是令人感遺憾的結果。原因在於,當一個政黨的立場無法明確且堅定的時候,人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個政黨的正當性與價值。
如今”無效票“之於台聯,是否可以被合理的推論解讀為,基本上骨子裡是不認同陳水扁,但是又不願喪失那一群尚有35%左右深綠民眾的支持度,而不利於2007年近趨於割喉戰的立委的選情,以及更不願見國親聯手在這一次的罷免戰役中獲勝,進而實質影響了藍綠板塊的政治偏移。因而在無法期待陳水扁總統乖乖的自行下台,又不願意嚴重改變大局的情況下,只好選擇了最為無奈且騎牆的作法,祭出12張無效票。
文章指出,前民進黨的立委林為洲竟然能夠在這次的罷免案的表決中,也投出無效票,還於票中寫下”我愛中立“,則是令人既不解又無法認同。當今年三月,前民進黨籍立委林為洲,於對外發表正式退黨聲明中指出,台灣沒有政黨政治,只有幫派政治,社會已沒有黑白與是非,他呼籲人民不用期待扁、馬,而且政黨已跟民意背道而馳。同時更於五月間於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表示,陳水扁應效法前南韓大統領金大中,退出民進黨,釋出權力,宣示落實三權分立、憲政體制。對於曾經是如此鏗鏘有力,追求民主的理念訴求,但如今為何會禁不起一張小小罷免表決票的考驗?
是怎樣的民主理念與政治道德,會讓一個政治人物在面對社會是非黑白時,口中所說的那一套與實際所做的卻完全不同調。或許這正是林為洲自己所說的:“台灣沒有政黨政治,只有幫派政治,社會已沒有黑白與是非”,而自己也早已分不清是非黑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