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私人財富合適的轉移渠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4 06:59:17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一個人的財富多得自己和家族一般的生活消費根本花不完的時候,那麽除了擴大再生産外,剩餘那些令人咋舌的金錢用來干什麽?新京報發表文章分析道,這是個與大多數普通人無關却讓一些億萬富翁必須加以考慮的問題。廣州東江海鮮飲食集團董事長黎永星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回答,他和他的家族,斥巨資收藏40多輛名車和20架戰斗機,據說他要辦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幷耗資1億元在廣州建一個文化廣場。

  平心而論,無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是文化廣場,都能讓公衆受益。 

  古今中外的富翁基本上有相似的花錢目標,即讓自己的財富進行轉移,自己在轉移中得到精神的愉悅。比如像晋代的石崇那樣,與人斗富不惜把自己名貴的珊瑚給敲碎,或者用來大量購買奢侈品或養姨太太,這種方式很低俗,個人未必真正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再往上走就是修一些能留給後人觀賞的名園、豪宅或博物館,如山西錢莊老闆修建的喬家大院,揚州鹽商修的園林以及美國十九世紀衆多富翁建造的家族博物館。再進一步則是捐款用於各種慈善事業,如當年榮氏家族在無錫修路辦學,洛克菲勒家族斥巨資資助教育、文化事業。錢無論怎樣花,必定有明確的目的:得到社會承認和公衆尊重。 

  一個人能賺很多的錢固然是成功的一項指標,但幷不必然獲得公衆的尊重,尤其那些低俗的斗富方式不但贏不來尊重,還會讓公衆對其心生厭惡。有錢人不管他出身怎樣,脫掉暴發戶的帽子,得到社會普遍尊重是天然的追求。因此從古至今花錢做善事是富翁“去草莽化”最常見的方式。 

  但捐錢用於慈善事業,對每個捐款者來說幷不是僅僅掏腰包那樣簡單,他們會希望這種善舉體現自己的意志。給捐款人立碑,或者將捐建的建築物以他名字命名,甚至讓媒體廣爲宣揚,這祗是低層次的滿足。捐出去的財富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對社會産生有益的影響,這能給行善者帶來更大的滿足,比如國外一些私人基金資助教育和文化事業,就有傾向性很强的要求。如果僅僅祗要求富人掏錢,而那些錢怎樣花、會産生何種效應則不容人家過問,就會挫傷捐款者的積極性。中國目前慈善事業募集資金渠道不廣,有機制的原因,但還有一個原因是捐錢人對捐款使用的不可控。比如,一個人很難辦一所學校,他對具體的辦學事宜基本上不能施加影響,因爲教育主要還要由相關部門去主管。 

  那麽這樣可能就不如辦一個汽車或戰斗機博物館能體現自己的意志,滿足個人興趣。 

  通過慈善事業獲得尊重祗是富人的一種方式,而獲得承認和尊重的最高目標也許是能在公共事務中體現自己的訴求。富人有公共事務的訴求是正常的,也不必過於多慮。

  相反,財富和公共權力不透明、非正常方式的結盟倒值得擔心。富人通過有保證的渠道參與公共事務,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會有積極意義,其他階層人士也會因此得到實惠。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