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前啟德機場空置近8年,發展尚未定案。 |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啟德規劃檢討」今年6月踏入第三階段諮詢,會訂出初步發展大綱圖則。開合式天幕體育館、郵輪碼頭、都會公園等多項元素,將會放入發展大綱圖則內。港府計劃把啟德發展區打造成「新商業中心」,成為一個具活力、多姿多采的新社區,預期相關的配套設施可望2011年前啟用。
據文匯報報道,香港前啟德機場空置近8年,發展尚未定案,行政長官曾蔭權早前誓言要把啟德發展成新商業中心,為東南九龍帶來活力;但啟德與周邊地區缺乏連接,跑道末端更與觀塘區遙遙相對,因無路可通而有「咫尺天涯」之感。本報獲得的消息稱,港府正積極探討在啟德跑道末端興建地底隧道,接駁觀塘舊區,解決兩地交通問題,並藉此帶旺區內人流。有關方面相信,「地底隧道」的構思將有助解決新舊區的融合。
自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遷往大嶼山後,啟德迄今仍處於封閉階段,被太子道西和觀塘繞道的多條來回行車線阻隔。在啟德規劃檢討中,沙中線啟德站雖可帶旺區內人流,但車廠是橫臥式建築物,儼如一個建於啟德發展區和九龍城區之間的「屏障」;跑道末端乃建議中的郵輪碼頭所在地,只可遙望觀塘區,難以與周邊融合。
面對這個「屏障式」格局,消息人士稱,當局正研究在跑道末端以隧道穿過明渠海床,直抵觀塘工業區,溝通兩地,從而刺激人口流動,「活化」區內經濟。當局又曾構思仿效外國興建開關式橋樑,以便躉船駛入觀塘避風塘,但因來往船隻頻繁,這個構思早被否決;但若以極高橋樑橫跨明渠,又會因落差過大而影響人車往來。
香港規劃師學會副會長龐婉儀接受專訪時表示,港府應在啟德詳細規劃中解決「屏障」,打破啟德與馬頭圍、土瓜灣、九龍城、新蒲崗和觀塘等周邊地區的壁壘。她稱,與周邊地區的連接不僅限於路面設施,也要考慮如何帶動連接社區。她續稱,最重要是吸引人流去享受走過這段路,不是築一條橋便可達到融合的目的。
她指出,本港目前在多個新發展區都未能很好地解決新舊區融合問題。龐婉儀表示,港府當年發展西九龍新區,冀把西九龍與油麻地舊區以橋樑來「連接」,補充舊區所欠的設施,為舊區帶來「活力」,但直到今天,依然「新區歸新區,舊區歸舊區」。她續稱,人流只集中在新建的大型商場、平台花園,沒有街舖那種「興旺」的街道文化。
啟德予香港人以機場的回憶,因此龐婉儀認為,重建的區內應設令人勾起機場回憶的設施,以讓遊人可以沿著特色主題街,走進周邊舊區。她續稱,啟德應發展「人車分隔」,不要因巴士黑煙,迫使遊人走入商場。她續說:「十分鐘的路程,不是要遊人受苦,而是要帶返多些人走上街道,這才叫旺、有活力。」她建議在車路與行人路之間廣種植物。
至於太子道西幹道的阻隔,龐婉儀相信可從地下購物街的概念,加強新舊區的貫通。她說:「日本地下城的設計刺激人流,但香港則只是一條地底隧道,半夜途經時更容易有安全問題。」她表示,即使要興建隧道或天橋橫越快速幹道,只要在隧道或天橋內造成購物街,市民便樂於步行這段路程,加強新舊區的融合。
對於港府要把啟德發展成新商業中心,龐婉儀認為,此計劃可以為周邊舊區帶來活力,更可紓緩中區的交通負荷。
她舉例說:「當把東南發展成商業中心,上班人士有工作做、會消費,前往附近九龍城購物。」她續稱:「有辦公室的地方便可帶活區內經濟,更會連帶其他商業活動,開設店舖供市民消費。」
另外,啟德多年來的發展研究,主要是把啟德舊址及填海區作城市密集發展用途,規劃概念包括「城中城」及「環保城」,涉及133公頃至300公頃填海不等。在現有的在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內,涉及的填海範圍約佔整體發展範圍的33%,133公頃,預計可容納26萬人,但啟德發展因涉及填海,須重新檢討和諮詢公眾。
終審法院在前年1月對灣仔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判決,規定海港填海計劃須通過「凌駕性公眾需要」的測試才得以推行,因而港府須重新審視維港內所有填海計劃。港府隨即宣布展開「啟德規劃檢討」,以零填海原則重新規劃。至去年底踏入第二階段諮詢,拋出「綠茵都市」、「魅力啟德」和「體藝之都」三大發展方案。 |